歡呼一陣之后王賁就冷靜了下來,他打量了“霹靂火球”一番就問道
“將軍,此物若是只能擲出二、三十步,如何能威脅到匈奴騎軍?”
王賁這是問到了重點。
匈奴騎軍那是在百余步外放箭,難得會有距離秦軍數十步之近,就更別說二、三十步了。
如果是這樣,那“霹靂火球”豈不是只有炸自己?
又或者粹就是放出點聲音來嚇人?
不過沈兵會將其制出當然就不會只是這樣。
沈兵回答
“首先,我等撤離時匈奴騎軍便不致追得太緊?!?
原因不需要過多的解釋,秦軍撤離時只要隨手往后拋出幾枚“霹靂火球”……在后頭緊追的匈奴騎軍就要被炸翻。
這一來就基本上不存在“打又打不著逃又逃不了”的情況,至少想逃還是能逃得掉的。
然后沈兵又補充了一句
“何況,我等還有三弓床弩!”
王賁及眾人不由“哦”了一聲都明白了,紛紛點頭稱道。
答案很明顯,用手投擲的確只能擲二、三十步,但三弓床弩就并非如此了……把三弓床弩和“霹靂火球”結合在一起,那就妥妥的是具榴彈發射器,這要炸百步開外的匈奴騎軍那還不是小事一樁?
不過說起來容易真要做起來卻并非想像那么簡單。
首先就是點火的問題。
古時可沒有現代這樣隨身帶著個打火機。
又或是將“霹靂火球”制成像現代那樣拉弦式的……
沈兵的確也想這么做,手榴彈的拉火裝置也不復雜,只是在這生產力還十分低下的秦時想要批量生產則十分困難,于是只能暫時放一旁。
解決的方法就是火折子。
此時還沒有火折子,生火就用火刀火石……把這些東西帶上戰場肯定是行不通的。
所以沈兵順便將火折子也發明出來。
制作火折子的原料都是現成的,就是用紙張……也難怪此時沒有火折子,沒有紙張想要制出火折子就十分困難。
把紙張加上一些消石粉、硫磺粉這些易燃物,當然是少量而且均勻的抹開,這樣紙張就會變得十分易燃。
要是抹多了這的玩意就變成個小火藥筒了。
然后再將紙卷成一團緊緊的塞進一小節竹筒或是木筒內,先將其點燃,蓋上蓋子使其隔絕氧氣而熄滅。
此時竹筒內的紙卷還保留有許多火星,且因為這紙卷加了消石粉等物十分易燃,只是因為沒有氧氣無法燃燒。
需要火的時候只需將其取出,然后輕輕吹氣,火折子很快又會重新燃起火頭。
據說這玩意在古時還十分昂貴,必須是有錢人家才用得起。
沈兵猜想或許是因為古時紙較貴的原因。
不過這對于云中郡來說就算不上什么,兵士人手備上一個,騎兵甚至還可以綁在胸前,隨時要用只需在馬上把蓋子一摘……就可以用來點霹靂火球的導火索。
這東西整出來的時候就可把王賁等一干人樂壞了,簡直就比看到火藥還稀奇
“將軍,有如此好物事怎生要此時才制出?”
“此物倒也有趣,卻可將火藏在竹筒里頭一吹就著!”
“枉費我等以往只是以火刀火石引火,往后有了這……”
“火折子!”沈兵解釋道。
“火折子!好名字!有了此物,隨時隨刻都可引火!”
點火的問題輕松解決。
然后就是三弓床弩的問題。
三弓床弩本身沒問題,將其與“霹靂火球”結合也沒問題,實在不行就將“霹靂火球”綁在鐵弩箭上就可以了。
問題在于三弓床弩是步兵使用的重型裝備不適合騎軍使用。
騎軍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