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將軍,近日冶鐵作坊方向為何總是響聲雷動?”
“莫不是大將軍以‘霹靂火球’練兵?”
沈兵“哦”了一聲,回答
“正是如此。”
“大王有所不知,‘霹靂火球’乃守城利器。”
“而匈奴手中也有‘霹靂火球’。”
“沈兵正苦思對策呢!”
這么一說丘就卻就明白了。
匈奴有“霹靂火球”他也是知道的,當初匈奴還送了月氏幾顆。
所以這秦軍和匈奴都惹不起啊,雙方都有“霹靂火球”炸來炸去,月氏只能在中間瑟瑟發(fā)抖。
不過丘就卻當然想不到,對于秦軍而言這“霹靂火球”早就落后了。
在兵士訓練的時候,沈兵腦袋里又在思考著另一個想法了
既然這火炮已經(jīng)整出來了,那么不能只是讓它攻個城就完事了。
秦軍主要的敵人始終是匈奴,且最大的威脅一直都是草原地區(qū)的騎兵。
火炮能對付草原騎兵么?
沈兵對此持懷疑的態(tài)度。
應該說,火炮肯定可以用來對付騎兵,但沈兵手里發(fā)射實心鐵球的火炮卻不行。
它不僅對付不了騎兵,甚至對步兵都沒有很大的優(yōu)勢。
這在歷史上是有過戰(zhàn)例的。
在現(xiàn)在的法國有個叫勃艮第的地方……它當時還不屬于法國,稱為勃艮第公國。
這勃艮第就裝備了大量的火炮,然后就不可一世以為自己可以擴張領土了。
結果與只裝備長槍、長戟這些落后裝備的瑞士方陣一打,卻幾次慘敗甚至因此而滅亡。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當時火炮射速太慢有諸多局限,面對步兵的沖鋒也僅僅只能打出十次齊射。
另一方面,則是火炮打的是實心彈,這實心彈其實沒有多大的殺傷力。
這一仗的直接結果,就是瑞士雇傭兵在歐州名聲大噪,各國都以能雇到瑞士兵為榮。
可想而知,如果這種發(fā)射實心彈的火炮對付步兵都沒有優(yōu)勢,對來去如風的騎兵又能起多大的作用?
且上了戰(zhàn)場開到草原,這一千名士兵才只能操控二十門火炮……還不如給他們每人發(fā)上一張弩呢!
想著,沈兵就覺得有必要再擴展一下火炮的威力。
比如將實心彈改為散發(fā)彈。
又或者將實心彈改為裝藥的高爆彈……
這其中尤其是裝藥的高爆彈,這種炮彈如果出來,那就不是弓弩能比的了。
因為它不僅打得遠,還會在敵人中間炸開射出彈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