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兵沒有告訴革庾更多信息,畢竟沈兵明白雖然革庾已經回不去了,但他那一萬部下卻還是心心念念的想回去。
同時沈兵所說也并非空中樓閣,因為漢在西域設都護府之后,西域諸國實際上已成為漢的諸侯國……
西漢時西域各國都擁有一枚來自中原的印章,稱作“璽”,也就是諸侯國的代表。
那時西域三十六國中要是有哪個國家不服從漢的指揮,漢在西域的都護使就有權征調其余各國的軍隊攻打。
插播一個p: 完美復刻追書神器舊版本可換源的p咪咪閱讀 iiread。
比如長羅侯常惠就調集西域各國五萬大軍攻打擅自斬殺小國王子的龜茲……龜茲乃西域第一大國,在西域經常以勢壓人甚至要求周邊小國送去王子當人質。
漢使在西域有這樣的權力,實際上就是將西域各國聯合在一起統一指揮了。
沈兵此時要做的,就是歷史上已經發生的事。
因為已經發生過,所以沈兵確定它可行。
革庾只有一個疑問
“若大將軍認為,只憑西域諸國及秦軍就可以擊敗匈奴,那為何又要留下我這一萬人?”
革庾一直以為沈兵是希望將他們收降并以之對付匈奴,但現在看來卻是猜錯了。
沈兵沒有回答,只反問了一句
“萬夫長以為沈兵的目標只是匈奴?”
于是革庾就明白了,匈奴不過是沈兵的目標之一而已。
沈兵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
拿下姑師的好處一個是獲得了姑師大片肥沃的土地。
其中僅姑師一片綠洲就可以養活三萬余人。
其實遠不只三萬余人……
這人數只是以姑師百姓的農業水平計算的。
正如之前所言,西域綠洲農業處于半耕半牧狀態,其中主要還是以牧為主,耕種方面就只是在河、湖附近有水的位置挖點地很原始的種些東西,基本沒有技術可言……對他們來說種地就是挖個小坑把種子撒下去就成了。
現在秦軍一來,那什么溝壟法,行距株距,另外還有水利設施及種田節氣什么的,全都可以用上了,于是產量馬上成級數的上漲。
尤其原本河邊湖邊若是沙地,在姑師人眼里就屬于不適合種植當然也不長牧草。
但在秦軍手里就不一樣了……把河泥湖泥挖上來一鋪,馬上就成了一片肥沃的耕地。
可以說在種田方面,是沒有哪個地區的人能比得上中原地區了。
于是可想而知,耕地面積增加技術水平提高,作物產量很快就增產數倍,能養活的人也就成級數增加了。
當然,此時姑師周圍的草場受之前大批匈奴軍隊集中于此破壞較大,所以還需要休牧一段時間,于是人口也得慢慢來。
姑師的另一個好處,就是加強了西域與月氏之間的聯系。
樓蘭雖然可以做為月氏進入西域的踏板,但畢竟南線長一千五百里且道路難行。
姑師就只有一千里且道路較為平直,部隊、商隊等不需二十日就能趕到,這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秦軍的后勤壓力。
尤其是從中原一批批運來的絲綢……沈兵只需將其往西域各國一轉手再買食物,短時間內就能在姑師儲備大批的軍糧和財富。
這時沈兵就在考慮聯合西域征討匈奴的問題了。
其中沈兵重點要考慮的就是西域第一大國龜茲,一個擁有八萬百姓兩萬兵的國家。
沈兵觀察和計算過西域三十六國,如果要能將這三十六國的兵力各抽調一部份出來應能組成一支五萬人的聯軍。
由于西域人也是長期放牧尤其還是在惡劣的環境下放牧,于是騎射本領也不比匈奴差。
問題在于這三十六國很難聯合也極難協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