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米可擊穿并造成傷害,這讓站在城頭觀戰(zhàn)的沈兵懸著的心瞬間就放下了一半。
其實這并不意外,羅馬步兵盾是因其面積大所以全重才達到20斤,但單位面積上的防護能力并不會比普通盾更強。
而火繩槍突破的就是單位面積上的一個點。
羅馬方陣那邊卻愣了,因為在此之前除了投石機、床弩之類的武器外,從未有過任何裝備能在八十米的距離上殺傷盾牌后的士兵,可對面的絲國軍隊卻做到了,而且用的就是一根看起來微不足道的鐵管。
第一時間羅馬士兵就被嚇懵了。
“那是什么?”有人在陣中大叫“我們的盾對他們毫無用處!”
軍官在后頭不知道前方的情況,他們還以為那是因為盾牌不夠密集,于是一聲令下“龜甲陣!”
雖然許多羅馬士兵懷疑龜甲陣能否起作用,但他們一方面有些不相信敵人的武器能擊穿盾牌,另一方面這也是羅馬軍團對付敵人遠程打擊裝備的習慣,更重要的還是除此之外他們別無它法。
于是羅馬士兵依令聚攏在一起擺成龜甲陣前方盾牌連著盾牌幾乎沒有空隙,上方也舉著盾擋住,從外面看就像是一個密不透風的龜甲。
這卻正合神武軍之意,他們不慌不忙的再次裝彈,然后再次舉起火繩槍,一聲令下又是“砰砰砰”的亂響,龜甲陣內(nèi)霎時就傳來一聲聲慘叫,又是一排羅馬士兵倒在地上。
馬上就有羅馬士兵朝身后的軍官大叫“長官,敵人的武器能擊穿盾牌,龜甲陣不起作用!”
軍官這時才明白問題和危機所在,但他們從沒打過這樣的仗……敵人的裝備居然能擊穿盾牌?
于是一時愣在原地不知怎么辦才好。
如果是別的軍團,比如馬其頓軍隊,碰到這情況只怕第一時間就崩潰了。
但羅馬軍團軍紀嚴明,尤其他們還實施了十分殘酷的“十一抽殺制”。
也就是如果有大規(guī)模潰逃、嘩變或是丟失軍旗等較為嚴重的情況,就會十人一組抽簽,不論軍官還是士兵,不論身份貴賤,抽到死簽就要被處死。
且幸存下來的士兵也只能在軍營之外危險地區(qū)駐扎,口糧換成喂牲口的大麥。
雖然它實行不多,但卻已足夠威攝全軍使他們不敢輕易逃跑。
這時馬爾庫斯就傳下命令“全軍沖鋒!”
馬爾庫斯是個有經(jīng)驗的指揮官,他只在剛才敵我對陣的那一瞬間就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敵人的火器雖然殺傷力大但準備時間卻很長。
因此,要想打贏這場仗就只有用最快的速度沖鋒。
聽到這個命令所有羅馬士兵都感到?jīng)]來由的陣陣膽寒……這不就是用血肉之軀面對敵人的火器嗎?
但也只是停滯了一會兒,隨著軍官一聲哨音,羅馬士兵就高喊著朝絲國軍沖去,端著盾牌,手持短劍,就希望能殺入敵人陣中近身作戰(zhàn)。
然而現(xiàn)實卻讓他們很絕望。
羅馬士兵個個手持重盾,即便是沖鋒也是步履蹣跚……其沖鋒速度會比馬其頓步兵快一些,雖然他們的盾比超長槍還重,但超長槍不容易保持平衡。
但兩分多鐘的時間還是夠火繩槍射出十余發(fā)子彈,尤其是隨著敵我兩軍距離越來越近火繩槍的命中率也隨之大幅增加。
于是隨著一陣陣“砰砰”的槍響,羅馬士兵一批批的倒在沖鋒的路上,而那些橫七豎八的倒在地上的尸體又進一步增加羅馬軍隊沖鋒的困難,進而尸體就越堆越多。
僅以沖鋒而言,羅馬軍團這種穿著盔甲手持重盾的沖鋒是極其錯誤的。
因為若在八十米的距離上重盾加盔甲都無法阻擋火繩槍射出的彈丸,這重盾和盔甲除了阻滯己方的沖鋒速度外就沒有任何意義。
這也是滑膛槍出現(xiàn)后胸甲就逐漸消失最后被淘汰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