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這時候必須大度不能小氣,不然以后還有誰會沖鋒陷陣?
申時行自然沒有意見,只說要商量出一個獎賞的力度,以多少為宜。
朱翊镠當即十分慷慨地給出了一個數字,暫時定一千萬。如若不夠,還可以考慮追加。宗旨就是要優待。
包括建設公墓安撫戰魂的事兒,都不能小家子氣。國家需要戰士。
申時行一一記下。
戚繼光、李成梁、努爾哈赤也十分欣慰,感覺越來越有成就感了。
雖然他們并沒有想過邀功請賞,但皇上的態度無疑會讓他們暖心。
當然,作為一國之主,他也明確強調,這次論功行賞,所有將士都將會有獎勵,并不是為了鼓勵戰爭。
也不是讓更多的人覺得參與戰爭可以發財致富或是一件無比光榮的事,而只是為了獎勵將士們的付出。
大明崇尚和平的宗旨不會變,戰爭依然被界定為最迫不得已的方式。
任何時候都不要夸大戰爭的作用。
受苦受難的絕大部分還是百姓與窮苦人。
而且朱翊镠還特意強調,這次對付日本只是特殊情況,是因為日本欺負人企圖建立什么大亞洲共榮圈,大明是個負責任的國家,不能任由日本囂張唯恐天下不亂。
戰爭的目的是為了迎來和平,不是掠奪,不是侵略……
這些主張到時候都得見邸報的,所以申時行銘記于心。
而戚繼光、李成梁、努爾哈赤也都記在心里,雖然他們當初個個無比渴望與日本一戰,甚至有的還想著可以讓東北變得更富裕一些,這時候的內心都在進行一些反思……
皇上確實不是窮兵黷武,也不是想發戰爭財去故意打擊日本,是日本狼子野心自找的。
盡管戰爭取得勝利,最后也得到了想要的結果,但對將士們的傷害同樣是無法彌補的。
人死不能復生。
還有許多傷員,也要告別軍人的職業,往后不能參與戰斗了。
達成共識:像這樣的大戰不到迫不得已時,還是不要發生最好。
最后朱翊镠還承諾,讓內閣盡快先定下具體方案,而戚繼光、李成梁、努爾哈赤暫時也不要離京,屆時由他這個皇帝專門做一次報告以安撫軍人,同時將有關戰爭的宗旨原則重申一遍。
一應事宜安排妥當后,申時行便率先離開,回去落實了。
而戚繼光與李成梁,包括努爾哈赤都想去看望一個人:張居正。
因為這三個人都與張居正有著不解之緣,尤其是戚繼光與李成梁。
他們以為張居正此時還在京師呢。
……
。
不負大明不負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