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福音。
盡管改變歷史只是一個夢,但朱翊镠真心希望夢中的期待不是夢,對人類美好的向往與追求不是夢。
夢想要有。
有夢想也不是壞事。
夢想可以給人類動力,可以促使人類朝著夢想的方向不斷努力前進。
而歷史永遠是一面鏡子,透過這面鏡子,每個人可以認清自己的位置,從而找到自己應該努力的方向。
歷史可以將人類的眼光放大,讓人類明白個人能力終究有限,生命的真正意義要在歷史上獲得。
而歷史的規律性,有時候在短時間內尚不能看清,必須要在長時間內大開眼界之后才能看明白。
這也是朱翊镠為什么穿越后比別人優越看得更遠的緣故吧。
當然朱翊镠得承認,即便做了一個美好的夢,也不可能稱之為完美。
便如同讓張居正、馮保不死,趕萬歷皇帝下臺,歷史真的就會朝著朱翊镠期待的美好方向發展嗎?
或者說,以一個幾百年后的思維方式去改造大明,大明就真的可以輕輕松松躋身于世界之巔嗎?
恐怕也不見得。
中國幅員廣闊,情形復雜,大明終究是嚴格的中央集權制,總體的施政方針并不著眼于提倡扶助先進的經濟以增加全國財富,而是保護落后的經濟以均衡的姿態維護王朝的安全。
這種情形在世界史中比較罕見,而在中國歷史中,明朝也可排在前列。
后世先進的理念真的可以讓當世人輕易接受嗎?肯定是打問號的。
即便是皇帝倡導也不會容易。
比如:父母辭世后的守制之禮,沒有幾十年,乃至幾百年的斗爭洗禮,怎會在幾年之內改變?
再比如:解放女性男女平等,如果僅僅只需一代人的努力就可以改變,那這個世界也太美好了。
中國也不會在大清統治之后還要經歷一段漫長的黑暗時期。
中國兩千多年來,以道德代替法治是常態,而至明朝至極。
這就注定依靠法律確定思想觀念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即便法律是由皇帝本人所倡導的難度一樣不小。
歷史無比復雜,任何一件事都是歷史綜合作用的結果,任何一次改革也必將觸碰到各個方面。
當然,朱翊镠不承認這是在戲謔歷史,停留在文字層面的改變歷史更多只是一種探討,一種憧憬。
但,如果說只是為了自嗨娛樂,朱翊镠肯定也不承認。
……
。
不負大明不負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