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有虎,一旦放那些兵士回家,徐國公從關中打過來了怎么辦?燕遼之地的軍隊稱他調集齊魯朔方的軍隊南下怎么辦?
而且,他已經盡可能的停止了在中原地區的征兵了。
于是,太子繼續說著
“卿可知,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國君都不存在了,那國家對于國君來說還有什么意義呢?太子只是一個封建統治者,所以他對于王朝的理解也只能是到這個地步。
太子振振有詞,向李青山講述著他所認為的王朝和國君的關系。
大殿當中的燭火飄蕩著,但很快就被反應過來的太子給派人滅掉了。
“那究竟是君為皮,”
“還是民為皮呢?”
丞相反問,突然抬起的頭顱和閃爍著光芒的眼睛,讓太子有些忌憚。
在李青山的心中,向來都是認為君舟民水的,即君為輕,民為重。
“殿下可知,”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李青山的頭再次點在了地上,將地磚都磕出了聲響,雙手放在頭顱兩邊很久都沒有抬起來,他知道自己的話會給太子帶來多大的刺激。
“君舟民水?”
太子重復著丞相的話,只覺得這老東西得罪人的本事果然一流。
這老東西被自己的父皇所厭棄不是沒有道理的。
如果不是丞相在京都的有著巨大的名望和權利,而且丞相本身也有著他人難以替代的才能,不然這位敢于清洗整個中原的太子,早就把這位只知道君舟民水的老頭兒給趕走了。
為民請命?
在即將到來的亂世當中,恐怕沒有那一位主君會接受這樣的國策。
就像是孔子周游列國,卻也只能灰溜溜的跑回故鄉。
“殿下可知今日朝霞!”
“今天有朝霞?”
“中原,恐有大雨啊!”
太子正準備回原位繼續做事,卻直接愣在了臺階上面。
轉頭,太子居高臨下的看著那道跪在地上的瘦弱人影……
他因為批改奏折,所以幾天才出這承乾宮幾步,自然是不曉得今天早上天邊有大量朝霞出現的。
但朝霞所代表的意義,他作為一個受過教育的君主,自然是清清楚楚。
“殿下,”
“民為國之基啊!”
看著哭喊的丞相,太子心中震撼卻沒有回應。
只是淡淡的說了句,
“丞相,可以留下來進午膳!”
“況且,雨不是還沒有下嗎?”
他不是什么昏庸的君主,也不是什么不顧生民死活的君主,但是奈何局勢已經崩潰至此。
倘若他失敗了,那他救濟百姓的舉動又有什么意義嗎?死人并不會因為別人的懷念而復生。
而且他還有更加殘酷的事情沒有告訴丞相……
那就是在即將到來的戰爭當中,這中原千萬黎民,又有幾個可在亂軍當中存活下來呢?
所以,死人沒有被救濟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