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官員們卻已經跟朝堂不是一條心了,阻礙軍隊北上勤王的他們已經跟徐國公沒有什么區別。
無非,就是想著大乾覆滅之后他們就可以割據自立。
“本宮,偏偏要叫你們難受!”
雖然很想拉攏這些士族,但既然已經站在了對立陣營,那自然就要分個勝負出來了。
徐皇后坐了起來,開始拿著朱筆在裴慶之的奏折上面批改,然后又叫旁邊的半夏去承乾宮拿了張空白的圣旨。
徐皇后寫到,
“敕令,”
“淮南諸軍不必北上,轉入百越,”
“百越諸軍亦是,轉入江東,”
“江東諸軍,轉入淮南,”
“各軍就地取糧,”
“若有不從,各軍主官可以自決,”
“其余淮北齊魯之軍,”
“限冬至日前趕赴京都,”
“命裴慶之再任諸軍轉運使,”
“督促各軍,便宜行事!”
徐皇后一氣呵成,期間甚至沒有半點更改,連手都沒有抖一下。
事實證明,后宮的權術用到朝堂上面一樣的管用。
百越江東一向不和,當初武皇帝征伐百越,便是以江東淮南各軍作為主力來代替不習水性的北方軍隊,一戰而滅百越八百年基業。再加上江東淮南各地自大乾建立至今,文風一度蓋過中原齊魯等地,所以那些士子們怎么會看得起百越的蠻夷?而百越的蠻夷們又怎么看得起這些文縐縐的娘炮?
兩百年來,雙方從戰場到朝堂可以說是爭斗無數……
而這次,徐皇后命令百越的軍隊進入淮南和江東,又將淮南江東的軍隊調入百越駐守,并且給了他們就地取糧便宜行事的權利。
想來,當地的官員肯定都是不肯給這些世仇們錢糧的,可當兵不就是為了吃糧嗎?而獲得了便宜行事之權又得不到糧食的各軍主官又會如何做呢?
大江和淮河流域的一場大亂,幾乎是可以預期的了。
僅僅只是一張圣旨,又是數億萬平民被卷入了大亂……
可以想象,徐皇后親筆寫就的這張圣旨又會埋葬多少人的希望。
要知道,大江淮河之地的戶口在五五十年前就已經超過三千五百余萬。
“用印!”
半夏遞過來國璽,徐皇后起身雙手將國璽舉起,然后重重的按在了那張黃色的布條上面,鮮紅的印記里面好像有些無數的冤魂在呻吟。
受命于天,既壽永昌!
看著這八個大字,徐皇后已經可以想象那些官員們焦頭爛額的樣子了。
……
而在所有人都沒有察覺到的北方更北方,草原的天驕已經在準備著南下迎娶他的王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