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璟在林如海向元雍帝請示期間也未閑著,他一面聯絡陸俊以及和他交好的勢力,一面暗中行事,如今林如海在明,他在暗,正好可以助林如海一臂之力。
進入三月之后的第一天兩淮鹽道的官場就迎來了一場大地震,林如海以查鹽引為名,先是徹查了兩淮鹽道衙門各處的官員,掀翻了兩淮鹽政一直捂著的盤子。
兩淮鹽政覆蓋江南、湖廣、江西和河南四省,手握著這四省鹽商的命脈鹽引。
本朝實行食鹽專賣制,鹽商若想做鹽業生意,必須要有鹽引,而鹽引是由朝廷批準,巡鹽御史控制,鹽運使發放。
鹽商繳納鹽課銀就可以獲得鹽引,每一張鹽引,鹽商可以購買四百斤食鹽,然后到指點省份售賣。
兩淮食鹽只能運往江南、湖廣、江西、河南和貴州五省,而鹽引則是鹽商們運銷食鹽的憑證。
林如海每年都會將鹽引交給鹽運使發放,他只負責核算鹽引和鹽稅。
林如海早就知道鹽運使高恒有貪污行為,只是礙于高恒和甄家是姻親關系,他以往也睜只眼閉著眼,只要鹽稅沒有差錯,他也懶得摻和到那些齷齪事當中。
不過他這次要向元雍帝交投名狀,就必須要除掉高恒這個地頭蛇。
高恒和甄應嘉的弟弟甄應毓是兒女親家,靠著和甄家的關系,高恒這幾年一直在江南橫行無忌。
他最擅長的就是請客吃飯,每逢節日高恒都要大宴鹽商,鹽商們為了多爭取鹽引,每次都會出錢孝敬。
有時候即便不是特別的日子,高恒也會以各種理由請客吃飯,鹽商們紛紛赴宴,從不敢缺席。
高恒也曾多次對鹽商們哭窮,說自己家中什物無幾,過得很可憐,鹽商們立即心領神會,紛紛為他籌錢,置辦田宅、器物、古玩、字畫等。
高恒不僅對待鹽商們花樣繁多,還多次想要拉林如海下水,他曾多次建議林如海將明年的鹽引提前發放出去,被林如海拒絕。
后來高恒又多次想從鹽務上借款,也被林如海拒絕,因此兩人之間嫌隙不小。
若非這些年林如海有延康帝照拂,位子坐的極穩,恐怕高恒早就想辦法擠走林如海。
林如海對高恒早有不滿,高恒想要拉他下水時,他就開始收集了高恒貪污受賄的證據。
林如海這次行動之前,就將他收集的那些證據都送到京城,元雍帝見此大為震怒。
高恒這幾年受賄所得,就多達三百多萬兩,因此元雍帝給林如海下特旨,讓林如海一定要徹查兩淮鹽政之事,同時派了不少密探輔助林如海行事。
林如海知道元雍帝派人過來名為輔助,實為監視。
他不敢怠慢,直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高恒抓了起來,隨即對其展開詢問,而且他將審問高恒的事情全部交給了元雍帝派來的人手。
抓了高恒之后,林如海又將矛頭指向了鹽運司運同、鹽運司副使、鹽課提舉司提舉、鹽課大使等人,迅速將高恒的同黨一網打盡。
林如海知道他的優勢就在于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因此動作極快,只用了三天時間就完成了這一系列動作,將兩淮鹽道衙門的高層清理干凈。
江南其他勢力還未反應過來時,他們在鹽道上的勢力已經損失了大半。
隨后林如海又開始徹查那些給高恒等官員送禮的鹽商,想要以鹽商為突破點,來獲取更多其他地方官員貪污的證據。
林如海主持鹽務多年,自然知道鹽商們除了孝敬鹽道的官員,還需要向各地的地方官員行賄,才能保證他們的食鹽運輸和販賣。
官鹽雖然合法,但鹽商除去給各級官員的孝敬,總體算下來賺的錢并不多。
因此他們往往在官鹽中夾帶私鹽,販賣私鹽才是他們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