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錢的地方。
私鹽相當于無本買賣,只要上下打點好,就可以充當官鹽販賣,幾乎是一本萬利。
林如海的雷厲風行最初成果顯著,他通過審問鹽商獲得不少證據(jù)后,直接聯(lián)合揚州知府葛鈺,一舉端掉了揚州府的小半個官場。
林如海最初下手極有分寸,都是針對甄家勢力下手,可是慢慢的他發(fā)現(xiàn),局勢已經(jīng)超出了他的控制。
這股風暴已經(jīng)波及江寧府,鳳陽府,淮安府,蘇州府等地,不少勢力都參與其中,企圖渾水摸魚。
元雍帝也動用了不少暗中投靠他的勢力,想要清洗一部分江南系官員。
當林如海發(fā)現(xiàn),江南其他勢力都受到波及時,已箭在弦上不得不發(fā),他就是想收手也辦不到,只能硬挺著繼續(xù)查下去。
江南各方勢力最初都被林如海打的措手不及,不少家族都受到不小的損失。
其中甄家因被林如海有意針對,其家族損失更為慘重,甄家在揚州府的勢力幾乎被連根拔起。
江南有不少勢力看到林如海如此瘋狂,甚至懷疑林如海是不是瘋了,竟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先是招惹甄家,然后又想要憑他一己之力對抗整個江南。
他們反應(yīng)過來后,紛紛大怒,不斷向林如海發(fā)起反擊。
繼續(xù)閱讀
隨著江南各方勢力的反制,林如海的處境頓時艱難起來。
因遭到江南各方勢力的針對,不少跟隨林如海辦事的官吏,也對林如海變得陽奉陰違起來。
江南官場和鹽商的后臺也開始行動,他們紛紛指責林如海欺上瞞下,倒賣鹽引,收受賄賂等。
甚至聯(lián)名寫奏折參奏林如海,將不少污名都安到林如海頭上,鐵了心要將林如海置之死地。
自從林如海開始行動之后,陸璟就一直關(guān)注著林如海的動靜,如今看林如海在江南越搞越大,局勢已經(jīng)隱隱有失控的趨勢,陸璟心中擔憂不已。
原本依著他的建議,林如海只需要做好點燃這場風暴的導(dǎo)火索便可,即便是為了割裂甄家和賈家的關(guān)系,搞掉幾個甄家一系的官員就行。
鹽道衙門中就有不少甄家的勢力,林如海對付了他們,就足以在元雍帝面前,表明他和甄家勢不兩立的立場,也能幫著賈家疏遠和甄家的關(guān)系。
陸璟倒沒想到林如海整治鹽道之后,又調(diào)轉(zhuǎn)槍頭開始對付江南官場,而且還是他自己親自下場,真刀真槍的和甄家及江南勢力干上了。
如果林如海只是對上甄家還有可操作的空間,可是林如海竟然還惹上了江南的這幫鹽商。
平常這些鹽商做事習慣拿錢開路,對他們來說能用錢來解決的,都不是什么大事。
因此他們面對官員的索賄,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tài)度,不愿意招惹官府勢力,但這不代表他們就好欺負。
他身邊也有一兩個鹽商朋友,基本上鹽商的身家都在兩三百萬兩以上,百萬兩身家的鹽商都算是小鹽商。
這些巨富的鹽商們?yōu)榱吮W∝敻唬磕甓紩蚋骷壒賳T輸送利益,以尋求官場的保護。
因此幾乎每個鹽商背后,都有幾個靠著特殊利益捆綁的官場靠山,甚至有一些鹽商就是京中權(quán)貴的代言人,林如海惹了他們,就相當于惹著鹽商背后的保護傘。
陸璟自然不能眼睜睜的看著林如海,陷入到這種汪洋大海般的權(quán)利斗爭中,孤立無援,打算出手助林如海一臂之力。
陸璟招來了他身邊的兩個護衛(wèi)吳澤和陳績,吳澤原是江湖中的俠盜,他身輕如燕,來去如風,夜入無聲,最厲害的絕技是身掛懸鈴飛縱而懸鈴不響。
四年前吳澤因偷盜揚州府的一位鹽商,那個鹽商出錢請鹽幫出手對付吳澤。
吳澤因此被鹽幫追殺,他逃到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