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陸芷瑜等人聽到這個消息后,倒沒有什么太大的反應,歷來文人名士對蘇小小都頗為推崇,不少名士如李賀、白居易、徐渭等都曾寫詩悼念蘇小小。
陸芷瑜建議道:“幾位姐姐,咱們也去看看吧!”
林黛玉問道:“我只在詩文中讀到蘇小小的記載,只知道她是位才會橫溢的女子,不知道她的具體生平!”
“蘇小小自小能書善詩,文才橫溢,但不幸幼年時父母雙亡,寄住在錢塘西泠橋畔的姨母家。”妙玉介紹道。
“不過她為了追求自由,不愿寄人籬下,寧愿做一個青樓女子,也要盡情欣賞湖光山色,她自制了一輛油壁車,遍游湖畔山間。”
葛靜怡補充道:“蘇小小潔身自好,不隨波逐流,時任上江觀察使孟浪,因公事來到錢塘,他身為官員不好登蘇小小之門,便派人請她到府中,不過蘇小小不愿意摧眉折腰,后來孟浪催了幾次方來。”
“當時孟浪為難她,指著庭外的一株梅花讓她做詩,蘇小小從容不迫地信口吟出:‘梅花雖傲骨,怎敢敵春寒?若更分紅白,還須青眼看!’,蘇小小的這首詩讓孟浪贊嘆不已,也不再為難她。”
“后來蘇小小又慧眼識才,資助窮書生鮑仁進京趕考。只是蘇小小因得罪權貴,被人陷害入獄,在獄中身染重病,她臨終前只說‘別無所求,只愿死后埋骨西泠。’”
林黛玉和妙玉聽了蘇小小的故事,都心有戚戚然,林黛玉只是感到莫名的悲戚,而妙玉則想到她此時的處境,若是她繼續在江南待下去,恐怕也沒有好下場,更加堅定了要避禍京城的想法。
湖山此地曾埋玉,花月其人可鑄金!
黛玉、妙玉等人商議一番后,便決定祭拜蘇小小。
游玩西湖后,眾人在碼頭分別,葛寅兄妹回返揚州,而陸璟則帶著林黛玉等人從水路返回姑蘇。
八月二十一日,陸璟將林黛玉,妙玉,邢岫煙三人各自送回家后,帶著妹妹返回家中。
陸璟自杭州歸來后,便開始收拾行李,打算過幾天就帶著妹妹,前往鳳陽去看望二叔陸俊,準備在二叔家住幾天,便直接從淮安出發,前往京城趕考。
林如海在黛玉去杭州時,便決定二十五日,啟程入京。
二十四日傍晚,陸璟帶著芷瑜來到林家,一是送別,二是看看林如海還有什么要交代的。
“懷瑾,你莫不如隨為師一同入京,路上也好有個照應?”林如海勸說道。
“多謝老師好意,只是弟子已經和葛寅約好一同入京趕考!”
“另外二叔來信,說讓弟子入京前,去見他一面,我這幾天正在收拾行李,等老師啟程后,弟子便出發。”陸璟解釋道。
這次江南風波,因事前有陸璟通氣,陸俊也抓住這次機會,在淮安府積極配合林如海行事,清查淮安府鹽稅及官場。
事后陸俊又得京中好友沈濟相助,在京中活動一番,現已從淮安府知府,升任鳳陽巡撫,主管鳳陽府,淮安府,廬陽府,徐州,滁州和合州六地政事,成為手握一方大權的守巡道員。
“既然你二叔特意來信,恐怕是有什么事情尋你,也好,等你到了京中,我們再見不遲!”
林如海也未勉強,反正陸璟已經將京中宅院,安置在林府旁邊,入京后兩家也算是比鄰而居,來往也十分方便。
“弟子也是如此想法,二叔來信說起二弟在金陵參加鄉試,弟子想來珂弟這次十有八九能考中的,可能是想讓弟子帶著珂弟一同入京。”
他前幾日便收到陸俊的來信,說陸珂正在參加今科鄉試,想必是會過的,若是過了正好可以一同進京。
而且陸珂和陸芷璃都已經定婚,陸芷璃還是和京中的一戶人家定親,只是陸俊未在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