躍過龍門后,陸璟第一眼看到的便是,位于甬道正中央的明遠樓。
距今若霜嚴,看多士俯伏低徊,群囂盡息。
襟期同月郎,喜此地江山人物,一覽無余。
明遠樓是整個貢院最高的建筑,其名源于《大學》中的“慎終追遠,明德歸厚”,其上人影閃動,觀察著貢院內所有人的一舉一動。
陸璟向北望去,正中位置是一幢十分威嚴的建筑,上書“至公堂”三個墨字。
至公堂是負責考場紀律、監考和處理試卷等工作人員的辦公地點。
再往北是聚奎堂,是主考官和十八房,房考官分房評閱試卷的場所。
陸璟略一停留后,便沿著甬道向南邊的考場行去,找到他的考舍。
看到考舍后,陸璟心中一喜,他被分到了“老號”。
根據考舍的位置和大小,大家將其分為:老號、底號、小號和席號四種。
老號在每排號舍的正中央,位置最好,人失我得,如宦善地。
底號在每排號舍的廁所旁,位置最差,嘔泄昏頭,坐臥難安。
小號則是尺寸極小的號舍,檐齊于眉,廣不容席,庶為僬僥,不局不脊。
席號則是十分破舊的號舍,上雨旁風,架構綿絡。
陸璟進入考舍后,開始整理考舍內東西,一個凳子、兩塊木板、三根蠟燭、一個炭盆、幾顆木炭。
其中兩塊木板白天是書桌,晚上是板床,木炭則因考生眾多,而限量供應。
陸璟將考舍仔細的打掃一番后,從考籃中取出香薰球,點燃百合香后,將香薰球懸掛到墻角,驅除考舍里面的異味。
隨后升起爐子,將準備好的早飯熱一下,便開始享用早餐。
飯畢,陸璟又收拾一番,將籃子里要用到的東西取出來,一一擺放好。
未過多久,便有書吏拿著考卷,挨個考舍分發起來。
陸璟養神小憩一會,將精神養足后,便取下考袋,取出考卷,仔細閱讀第一場的三道四書題和試帖詩。
通常情況下,會試的四書題都是皇上親自命題,因此這三道題也是會試的重中之重。
陸璟瀏覽一遍,三題分別是:
一、《論語》:天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
二、《大學》:所謂齊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親愛而辟焉,之其所賤惡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
三、《中庸》: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為舜乎!
試帖詩是:賦得“湖光盡處天容闊”的“天”字五言八韻詩。
陸璟閱讀完題目便開始思索起來,第一題是出自孔子的《論語·季世》。
原文是:“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自諸侯出,蓋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執國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
意思是:天下王道興起,制定禮法制度以及出兵征伐的命令,都由天子下達;天下同行霸道,制定禮法制度以及出兵征伐的命令,都由諸侯下達。
政令由諸侯下達,延續到十代就政息人亡;政令由大夫下達,延續五代難以為繼;大夫的家臣把持朝綱,延續到三代就由盛而衰。
天下通行王道,國家的政權,就不會掌握在大夫手中,天下通行王道,普通百姓就不會議論有道與無道。
陸璟想到此處,便明白皇上手中的權利未能高度集中,被權貴和大臣制衡,對各省控制力不足,才會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