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科舉出這樣一道題目,他隨即便開始破題闡述。
第二題出自《大學(xué)》第九章,主要意思是:管理好家庭和家族,要先修養(yǎng)自身,因人們對自己家人會偏袒,對自己厭惡的人會有偏恨,對自己敬畏的人會偏向,對自己同情的人會偏心,對于自己輕視的人會偏見。因此,很少有人能喜愛某人又看到那人的缺點,厭惡某人又看到那人的優(yōu)點。
陸璟從一個人所獲得的成就與家族背景、家風(fēng)的關(guān)聯(lián),進行破題闡述。
第三題出自《中庸》第六章,表達的意思是:舜廣開言路,廣納建言,又善于分析,具有大智慧。他行事隱藏別人的缺點,而宣揚人家的長處。對過與不及兩端的意見他都掌握,也能采納,并將合適的政策,施用于百姓身上。
陸璟以平衡之道破題,隨后承題、起講、入題、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答完三道四書題后,陸璟隨即完成五言八韻詩。
浩然天地杳,松間白云閑。清籟遙相應(yīng),正宜沛平川。
照空離畢宿,朝云冠山巔。四海沾濡足,擊壤齊歌年。
連續(xù)三天的考試非常難熬,尤其是貢院的火炭有限,不少人都凍感冒了。
陸璟答完第一場后,除了精神有些疲憊,其他的一切還好,主要是保暖措施比較充足。
繼續(xù)閱讀,后面更精彩!
不過他知道現(xiàn)在不是放松的時候,接下來還有兩場六天的考試。這股氣若是泄了,就會影響接下來的考試。隨即他整理好床鋪,好好休息了一番,調(diào)整好狀態(tài)后,才繼續(xù)答第二場。
第二場的題目是:
《易經(jīng)》題: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時變化,而能久成。
《書經(jīng)》題:其惟吉士用勱相我國家。
《詩經(jīng)》題:自今以始歲其有。
《春秋》題:冬,會陳人、蔡人、楚人、鄭人盟于齊(僖公十有九年)。
《禮記》題:天子乃命將帥選士厲兵,簡練桀俊,專任有功以征不義。
陸璟看到第一題后,心中大喜,這一題他曾碰到過,還得到過林如海的指點,因此也不過多思考,便直接開始作答。
答完第一題后,陸璟仿佛是如有神助一般,僅用兩天時間,就快速的答完第二場。
隨后他好好的休息了一天,然后開始答第三場。
第三場是五道策問題,分別是:
問:國之大事在祀,而南郊又祀典之大者,是以先王隆之也……然所以凝承昊眷,昭嗣前休,以追虞周之盛者,固必有其道也。爾諸土其悉心敷陳,將已轉(zhuǎn)聞于上。
問:孔子刪遺經(jīng)以垂訓(xùn),明正學(xué)以淑人,所以一道德、同風(fēng)俗之大本也……在稽古尚志者,必有概于中也。試究論之,毋略。
問:學(xué)貴通方,器取適用。才智之士,經(jīng)世者之所甚賴也。顧世以才智稱者,或不免負俗之累,或又用之而靡濟實用……爾多士固抱才待試者,愿為我評人才淑慝之大端,將以考志焉。
問:《周官》有云,議事以制政,乃不迷。《洪范》云:汝有大疑,謀及卿士。則制事稽疑……夫取信于謀,既病其多,取決于斷,復(fù)嫌于獨,然則天下之議安據(jù)也。其著為定說,俟主國是者釆焉,毋徒剿襲為也。
問:蠻夷滑夏,寇賊奸宄,雖唐虞盛時亦不能無,所貴制御有道耳。頃者北虜匪茹,闖我疆圉,致廑圣慮……茲挾策來,必有自獻而足效者。其悉吐之,以觀經(jīng)世之略。
第七天時,陸璟正在考舍里面奮筆疾書,驀然聽到考舍外面,傳來一陣陣驚呼聲,心中猜測應(yīng)該是有考生病倒了。
會試的這九天里,只要貢院落鎖,別說考生就是考官也是許進不許出,因此病倒的考生只能被抬出去,交給考場內(nèi)的大夫草草治療,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