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五,陸璟會同葛寅和李逸,一同拜會徐經年。
如今徐經年算是今科中榜的三百士子的坐師,自有科舉以來,坐師和門生的關系頗為親密,坐師一般會大力提攜自己看重的門生。
當然皇上并不愿意看到這種情況發生,因此殿試后,會試中考的貢生就會搖身一變,成為新科進士,被冠以天子門生。
但皇上畢竟只重視殿試中成績優異的進士,對于大多數人都是直接忽略,因此大家對會試的坐師相當看重,不少人都需要靠坐師來提攜。
徐家住在涯石街,左右住的都是朝中的大佬,左邊是工部左侍郎王昌彥,右面是通政使司副使周瑯。
陸璟三人到時,徐府角門處的墻邊,已經停了十幾輛馬車。
葛寅笑道:“懷瑾,看來我們來遲了。”
他倒是沒想到現在還不到巳時,徐大學士還未下朝,就有那么多人前來拜見。
“估計昨天人更多。”李逸苦笑道,他倒是想趁人少時再來拜見,可如此一來顯得太過怠慢,擔心引起徐大學士的不滿,便想著隔天一早來拜見,不曾想已經到了這么多人。
“依我看此時剛剛好,也不會不顯的突兀。”陸璟說道,林如海和徐經年交好,他自然要低調行事,省的落人口實。
李逸感慨道:“徐大學士久在御前,深受皇上恩寵,徐府門第又極高,以后再難有登門的機會。”
“這次能光明正大的登門拜訪,誰不想給徐大人留一個好印象。”
隨后三人向徐府的管事,報上各自名諱。
守門的管事這幾天已經接待幾十上百個今科士子,已然輕車熟路,忙命人將三人引到客廳落座。
此時徐府偌大的廳堂內,已經落座二三十人,徐大學士還未下朝,這些人都老老實實的坐著,或閉目養神,或和身邊的士子低聲交談。
眾人看到陸璟三人到來,也未起身,相熟的幾人也只是點頭致意。
陸璟三人尋了相鄰的三個座位,依次坐好,少頃,便有小廝前來上茶。
未過多久,又陸續來了十幾人。
直到巳時二刻,徐府的管家走進來,向眾人施禮后,笑道:“今日朝中有事耽擱,老爺下朝有些晚了,勞諸位公子久候了,實在是招待不周。”
眾人不敢怠慢,忙起身回禮,紛紛說道:國事為重,在此等候本就是應有之義,倒是他們叨擾了。
未過多久,換下官服的徐經年,施施然來到正堂。
眾人忙起身拜見,徐經年示意眾人落座,又命人重新上茶。
徐經年搭眼一瞧,今天上午來拜見的幾十個士子中,只四五個年歲較大,其余都不過三十歲上下,其中還有幾個年紀輕輕的,心中比較滿意,態度也溫和了不少。
他久在官場,對官場各種規則爛熟于心,今科會試一榜的十個人,大多在三十歲上下,若是背后有助力,都能取得不錯的成就。
尤其是趙賢,蘇允,陸璟三人皆在二十歲上下,若是好好提攜,用不了二十年便能成為一朝權臣。
當然依著元雍帝的性子,年輕人極有可能會被皇上故意打壓。
徐經年對于一些年紀較大,潛力有限的士子,只是勉勵了幾句。
對于比較有潛力人,則點評一番其會試的文章,甚至當場出題,讓其作答,以示親近之意。
陸璟低調的混在人群中,拜見一番后,也被點名答了一題。
約莫一個時辰后,徐經年按照慣例,留眾人吃了一頓簡單的午飯。
飯后,眾人都提出告辭,徐經年也未挽留,只是交代眾人用心準備殿試,便讓眾人離去。
不過卻將陸璟單獨留下,惹得其他人一陣驚奇,不過看陸璟年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