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屆最豪華的陣容,每一個閱卷官都是朝中舉足輕重的大佬。
殿試閱卷和會試不同,需要輪流傳看,每位閱卷官都要將試卷看一遍,同時要在試卷上寫下自己的姓氏,以及對考卷的優(yōu)劣評價。
優(yōu)劣評價分為五等,以圈、尖、點、直、叉表示,為了防止考官存在偏見,一般同一份試卷的評價相差不大。
若是相差極大,監(jiān)視官就會另派大臣閱卷,一甲和二甲頭幾名的考卷,必須有八個圈才行。
陸璟的試卷首先傳遞到李謙手中,李謙看后沉思良久,最終畫了一個圈,傳到馮延吉手中。
馮延吉對陸璟的考卷有些印象,皇上曾駐留觀看許久,當(dāng)時他只看了個開頭,如今細(xì)細(xì)看來,卻是越發(fā)驚奇,尤其是陸璟的不少構(gòu)思讓他大受啟發(fā),便給了一個圈,然后向右傳去。
九位閱卷官緊趕慢趕,最終在第二天破曉,閱完所有試卷。
他們商議一番,挑出排名前十二的卷子,由李謙,馮延吉和許承敬三人,親自呈送御前。
依按慣例,前十名都需要皇上御攬后,親自排榜,尤其是一甲三人需要皇上欽點。
元雍帝一直等著閱卷的結(jié)果,忙將李謙三人宣進(jìn)來。
“臣等恭請圣安!”三位老大臣有些疲憊的行禮道。
繼續(xù)閱讀,后面更精彩!
“三位愛卿辛苦,劉如去給三位老大人搬個繡礅過來!”元雍帝笑道,隨后又命人給李謙三人一人端來一碗八寶養(yǎng)參粥。
元雍帝將十二份試卷御攬一遍后,從中抽出四張,然后指著其中一張說道,“這一份定為二甲頭名!”
隨后命人啟封剩下三份試卷的案頭。
李謙三人看元雍帝親自挑選出三份試卷,忙去看這三位幸運兒都是誰。
三份試卷上的名字露出真容后,分別是趙賢、聶莊、陸璟三人。
元雍帝對于趙賢和聶莊都略有所知,趙賢的會元是他裁定,聶莊是太常寺卿聶桓的長子,他唯獨對陸璟沒有什么印象,“你們議一議這三人誰更勝一籌?”
摸不清元雍帝的心思,李謙三人都在等對方先說話。
最終李謙看元雍帝看向他,遂開口道:“趙賢是去年江南省的解元,今科的會元,若蒙圣上欽點,也算是本朝第一個三元及第,此亦可彰顯圣上治下的文風(fēng)鼎盛!”
元雍帝聽后并未說話,而是看向許承敬。
許承敬沉吟道:“聶莊家學(xué)淵源,人品出眾,文風(fēng)在這三人中也最為老成!”
“馮卿呢?”元雍帝繼續(xù)問道。
“以老臣看,姑蘇陸璟文鋒犀利,論點新穎又切合實際,應(yīng)是干才。”馮延吉建議道。
李謙看元雍帝視線落到陸璟的試卷上,呵呵笑道:“這個姑蘇陸璟也算是師出名門,是翰林院林如海的弟子,才學(xué)不凡,也是這三人中年紀(jì)最輕之人。”
“林如海的弟子!”元雍帝輕聲念道,眼中頓時流露出莫名的意味,又瞬間隱去。
許承敬本就因馮延吉舉薦陸璟,有些不樂意,此刻得知陸璟是林如海的弟子,更加反感,立刻笑道:“臣記得林如海當(dāng)年便是探花,若是圣上再點陸璟為探花,他們師徒雙探花,說出去也是一段佳話!”
馮延吉雖說和林如海并無交集,可極為看好陸璟,有些不滿的看了許承敬一眼,反駁道:“照許大人這樣說,聶桓當(dāng)年是傳臚,聶莊豈不是要落到二甲?”
許承敬神色不變道:“馮大人此話差矣,豈不聞青出于藍(lán),而勝于藍(lán),子勝父而登鼎甲,于翰林中更添美談!”
“聶莊能青出于藍(lán),陸璟便不行嗎?”馮延吉反問道。
“朝廷開科取士,乃是國之大事,豈能以上輩而論。”
馮延吉懟完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