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璟看到題目的瞬間,便聯想到去年元雍帝針對鹽政的大動作,恐怕是朝中的財政出了問題。
錢荒是歷朝歷代都要直面的難題,解決錢荒的措施,通常有限制金銀銅的使用,禁止私藏,禁止外流,擴大礦藏開采,推行替代貨幣,實行物物交換等。
這些措施短期內或許微有成效,但無法解決根本問題,除非發行紙幣。
但發行紙幣亦有宋朝的前車之鑒,紙幣需要每年換版,且往往發行三五年,便開始大量增發,導致紙幣快速貶值,最后引發動亂。
本朝定鼎之初,也發現過紙幣,只因問題太多,沒堅持五年,便廢除了。
陸璟曾深入探究過前朝的貨幣體系,自有朝代以來,最初是以銅錢流通為主,黃金承擔大宗交易,但唐朝之后,黃金日稀,基本上退出流通。
宋朝之后,白銀進入流通領域,替代黃金開始承擔起大宗交易的職能,但主力仍然是銅錢,錢荒基本上就是指銅錢匱乏,流通不足。
本朝歷經四代治世,經濟發展發展已然達到頂峰,對貨幣的需求亦達到頂峰,但朝廷發行貨幣的數量遠遠達不到流通需求,就出現了錢荒。
錢荒的出現又會導致大家開始囤積錢財,進而導致市面上流通的錢財更加稀少。且銅器的價格遠高于銅錢的價值,導致不少人毀錢鑄器,使錢荒問題更加嚴重。
陸璟總結發現,私藏、外流、毀錢等只是造成錢荒的次要原因,根本原因則是礦藏量不足,開采困難,無法擴大錢幣供給量。
本朝為解決銅礦問題,除了在本國大量開采外,還從茜香國大量進口銅礦,但數量有限,銅錢發行量依然跟不上經濟發展的速度。
陸璟思考足有一刻鐘,才開始答題。
他從引起錢荒的根源寫起,隨后列舉解決錢荒問題的短效手段,并一一闡明這些方法的利弊。
然后從貨幣金融的角度,梳理出一條適用于現階段的金融制度,重點闡述了貨幣流通,官辦錢莊的職能變更,金融機構的統一管理,紙幣的發行如何規范,紙幣的防偽鑒定等問題。
隨后想到朝廷的財政問題,又將國債,期貨,期權闡述一番,并給出具體的實施策略,最后附贈兩個快速融資的方案。
陸璟越寫越入神,最后全神貫注的投入其中。
時間飛速流逝,等到陸璟一氣呵成,時間還剩兩刻鐘。
因他寫的認真,并沒注意到元雍帝巡查時,在他的案幾停留過一會。
徐經年幾人跟著元雍帝巡查時,將一些考生的開頭記下,好在閱卷時加以照拂。
陸璟仔細檢視一番后,發現沒有筆誤和犯忌諱的地方,緊繃的神經隨即放松下來,靜靜等待著交卷的時間。
其他考生亦是使盡渾身解數,想要寫出一篇附合圣意的策論,以期獨占鰲頭。
考試結束后,禮部考官開始收繳試卷,隨后將一眾考生領出皇宮。
眾人一路疾行,并無人交談,及至出了皇宮,眾人這才徹底松了一口氣。
三五好友相約聚在一起,談論起今日的策論題目,交流彼此的答題心得。
陸璟因答題耗費了太多精力,便拒絕了沈良和葛寅的邀請,直接回府休息。
陸芷瑜、林黛玉、林如海等人知道陸璟疲累,也未打擾他,只吩咐英蓮等好生伺候。
今科是元雍帝掌控力度最強的一科,因此他對殿試分外重視,閱卷組的成員全是由他親自指定。
以吏部尚書李謙,戶部尚書馮延吉,禮部尚書許承敬三位重臣領銜,內閣大學士徐經年,翰林院掌院學士張元,戶部左侍郎齊哲,戶部右侍郎郭昆,通政使司通政使嚴勝,詹事府詹事王冉六名大臣輔助。
這樣的閱卷陣容堪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