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進士中自負詩才者,聽到兩位老尚書的提議,紛紛大喜,忙拜請兩位尚書出題。
李謙推讓一番,將出題的事情推給許承敬。
許承敬笑道:“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夫賢者,其德足以敦化正俗,其才足以頓綱振紀,其明足以燭微慮遠,其強足以結仁固義,大則利天下,小則利其家。”
“朝廷取賢,茍不得圣人,君子而與之,老夫以‘君子竹’為題。”
李謙贊道:“許尚書此題甚好,直節不開花,免撩蜂與蝶,竹高尚有低頭葉,梅傲從無仰面花,老夫謹以此言,送于諸位,望諸位以后為官,當為君子,君子亦如竹。”
在場眾人忙起身,向李謙和許承敬拜謝道:“學生拜謝大人教誨。”
眾人重新落座后,都開始苦思冥想起來,以期自己的詩詞,能入兩位尚書大人的法眼。
趙賢素來才思敏捷,轉眼間便有所得,于是站起來,躬身行禮后,道:“慎之不才,略有所得,愿以拙作,拋磚引玉!”
許承敬看著趙賢,眼帶笑意道:“不愧是今科會元,就沖這份敏才,你當為鰲首!”
趙賢得到許承敬的稱贊,欣喜異常,忙謙虛道:“學生謝大人抬愛,慎之當之有愧。”
不少人看到趙賢還未作詩,便得到如此高的贊譽,心中暗自悔恨,失了先機。
此時看趙賢的目光中,都帶有幾分妒意。
趙賢收斂喜意后,朗聲頌道:“世人見竹不解愛,枝葉扶疏有真態。虛心抱節直不疑,猶自清清賀國泰!”
許承敬臉上笑意更甚,贊道:“不錯,不錯,才思敏捷,詩才更出眾,君子風骨,躍然而出,今科鼎甲,你當之無愧!”
趙賢聞言先是一喜,隨后臉色一暗,瞬間被許承敬勾起,未能連中三元的遺憾。
忙收斂情緒回道:“學生素來仰慕大人風采,能得大人如此贊語,學生感激不盡!”
陸璟和聶莊極有默契的對視一眼,心中皆有種不好的預感,許承敬將趙賢捧得那么高,等于將他們兩人架在火上烤。
聶莊不待其他人開口,忙站起,將自己的詩作拋出來:“修修梢出類,直節長到今。葉落根偏固,猶自抱貞心。”
許承敬聞言后,并未直接開口,而是看向李謙。
李謙心中暗罵許承敬后,開口贊道:“立意不錯,字字盡寫竹之堅貞,倒也不負汝父教導。”
聶莊聽到李謙贊言,心中松了一口氣,忙謙虛道:“學生多謝老大人謬贊,沒給家父丟臉已是幸事,不敢奢望其他。”
許承敬接言道:“若是泌昌知曉你今日表現,亦會老懷安慰,你和趙賢二人之才,一時瑜亮,難分伯仲。”
陸璟冷眼旁觀,聽著許承敬之言,感覺句句針對他而來,心中暗自猜測,他恐怕是受了林如海的牽連。
禮部和兵部的現任尚書,都是上皇麾下,尤其是許承敬出身浙江,和江南勢力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去年江南之事,禮部不少官員都參與了彈劾林如海之事,這里面未嘗沒有許承敬的授意。
趙賢和聶莊得到兩位尚書大人的高度評價,瞬間給了眾人更大的動力,他們紛紛拋出自己的詩作。
李謙自點評聶莊的詩作后,便極少發言,倒是許承敬挑了不少人,大加夸贊一番,讓不少人心中喜不自勝。
許承敬看過陸璟會試的詩文,只能算中等,此刻見陸璟還未開口,便笑著點名道:“狀元郎可有佳作?”
李謙饒有興趣的看著這一幕,既想看看陸璟能否擔起狀元之名,亦想瞧瞧陸璟如何化解許承敬的刁難。
素知陸璟不以詩詞見長的葛寅和李逸兩人,都在暗自替陸璟著急。
其余眾人和參宴的禮部諸多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