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陋巷雨瀟瀟,車馬何心肯見招。
不是閑情矜遁跡,人間無處著簞瓢。
韓信乞食,限十三元韻
逐鹿中原戰氣昏,飄零國士更誰論。
虞兮枉為重瞳死,不市王孫一飯恩。
看到盡皆稱贊一番,隨即又看木正南的三首七絕。
傅說版筑,限十灰韻:
物色風塵浪擬猜,鹽梅誰復辨美材。
巖前一帶盈盈月,卻照君王入夢來。
姜尚釣渭,限十二文韻
賣漿廷冷事紛紜,鐘鼎山林兩不聞。
解向煙波收拾得,半鉤明月一蓑云。
司馬相如四壁,限十一尤韻
四壁蕭蕭不解愁,行酤且脫鹔鹴裘。
遠山眉黛芙蓉面,可免他年怨白頭。
幾人看后又是稱贊一番,然后開始投票,認為哪首詩更優秀,便可將票投給那首詩,最后看誰得到的票數多。
最終陸璟得到七票,而木正南得到四票,宋學荃隨即宣布第二場陸璟勝出。
眾人聽后,紛紛興奮的為陸璟加油叫好,尤其是國子監那些人,大喊著讓陸璟繼續收拾木正南。
宋學荃止住下方興奮亂叫的人群,讓他們保持安靜,隨即拿出第三場的題目,將密封袋向眾人展示一番,隨即啟封。
眾人皆屏住呼吸,聽他念道:“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眾人聽后,知道此句出自《論語衛靈公篇》,孔子說:“能夠不做什么就使天下得到治理的人,大概只有舜吧?他做了什么呢?他只是莊重端正地面向南地坐在王位上罷了。”
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
宋學荃念完后,繼續說道:“辯論的題目便是此句,你們二人可就無為而治展開辯論。”
眾人聽后皆明白此次辯論的要點,關于此句歷來有多種解讀,但主要有兩種爭論不休,一種是作為君王切忌事必躬親,而應該舉賢授能,任官得其人,故無為而治。
第二種是恭己,德盛而民化,施政以德,雖無為而天下臣民盡歸。
既然出這個題目,就要看兩人選哪一種解讀來論證了。
木正南聽后,想到陸璟自幼研習經義,又是新科狀元,必然讀書經義,自己若是和他強辯必然不是他的對手,眼下已經輸了兩局,必須另辟蹊徑才行。
于是心中頓生一計,向宋學荃幾人執禮道:“若是此題,小王情愿認輸。”
陸璟見此,忍不住眉頭一皺,以木正南的性子絕不會輕易認輸,他如今這么說,恐怕是要以退為進,玩什么陰謀。
宋學荃以為他連輸了兩局,想要耍賴不比了,于是面色一沉道:“你覺得老夫幾人出的題目不妥?”
木正南毫不避諱其目光,笑道:“幾人大人都是飽學之士,出的題自然沒什么問題,只是小王有一個問題不知當問不當問?”
宋學荃面色冷然道:“若是不妥之言,還是不說為好!”
木正南面色一僵,沒想到宋學荃竟然不按常理出牌,正騎虎難下之際,忽然聽到鄭琛的話:“既然你有異議,想要問什么盡管問便是。”
宋學荃無奈的看了鄭琛一眼,恐怕他這一句話要牽出不少是非來。
木正南忙就坡下驢,不給其他人說話的機會,向陸璟道:“請問陸學士可論述過此題?”
如此重要的一段話,陸璟自然不可能說沒做過,便點頭道:“做過!”
木正南聽后道:“既然陸學士論述過,而小王只是讀過,這其中的差距顯而易見,小王認為此題不公,若是幾位大人堅持,小王情愿認輸。”
宋學荃不滿道:“你的意思是要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