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璟當即反擊道:“若是草藥得以安然,人若生病何以治?若是五谷得以保全,人若饑餓何以食?若是牲畜百獸可活,人若虛弱無力何以安康?若是樹木得全,人若受凍受寒何以遮雨取暖?難道你終日露宿野外,不避風雪;同情牲畜五谷,三餐不食,可憐百草,生病不醫?”
木正南無法正面反駁,只得重回上一個話題,問道:“若依你所言,嘗百草之前,人豈不是要病絕?種五谷養牲畜之前,人豈不是要餓絕?未造房屋之前,人豈不是要凍絕?若是如此,人道何以傳承至今?實則人修身悟真,善待萬物,才能各得天年。”
陸璟呵呵笑道:“你之所問恰恰論證了我的觀點,遙想先輩當年,篳路藍縷生活艱辛,但卻自強不息,才有了今日的一切,若是人皆不為,則惰性自生,人道又何以發展。”
木正南聽到此處,知道上了他的當,忙將話題強行拉回到原本的論題:“上古之事,皆是推演,難以定論,咱們還是回到原處而論,圣人言舜也無為,百姓安居樂業,夜不閉戶,如今人人尚古,可見人心皆想行無為之治。”
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
陸璟見他進退失據,知道大局已定,便笑道:“既然你提到古人治國安邦,何以人人尚古,實乃今世風日下,人心不古。”
“如今民多貧瘠,人多利器,盜賊不絕,欲念橫溢,如此種種,更應施行人治。正所謂天性存公,人性存私,若是無為豈不天下大亂。若是無為,你可愿棄身隱于世間,不介塵世,坐看云卷云舒?”
“再回到此話,圣人言無為而治者,唯舜也,此所以舜為上古圣君之因,其上千萬年,其下數千年,除了舜又有何人以無為而治世?只能行有為之治,引導天下大勢,撥亂反正,梳理人心,才能使天下安定。”
木正南正不知如何反駁,驟然聽到他話中的漏洞,立刻駁斥道:“此話大謬,所謂勢不可改,亦不可導。齊莊公出列,有蟲擋道,舉足欲搏車輪。莊公大怔,問曰何蟲。答曰:此蟲乃螳螂也,知進卻不知退。”
“螳螂以其臂擋車輪,卻不知其不能勝任,以人力而引導天下大勢,與螳螂何異。”
陸璟哈哈笑道:“聽你此話可見你只懂天道之皮毛,天生萬物,自有其用。蚊蟲雖小,可制蠻牛,大象雖巨,卻奈何不得田鼠。人活于世,自當傾盡其才,經世治亂,使萬民得安康,天下得太平,方不服天地所賜,天道所鐘。”
又道:“天道大勢不可改,但小勢可改,人亦可為,如天降大雪,沐雪之人,或可避于屋內,或可尋物遮擋。天氣寒冷,亦不可改,但可生火取暖,披衣御寒,此皆有為也,若是萬事不為,順其自然,閣下可愿裸沐風雪?”
下方眾人聽到此處,盡皆叫好,尤其見陸璟從最初局勢不利,節節敗退,到后來步步反擊,直到此刻將他問的徹底啞口無言,心中不禁涌起欽佩之情。
木正南聽到此處,瞬間回過神來,意識到從自己說出天道無為后,就一步步掉入對方的陷阱,心中含恨的同時,也清楚再辯下去,只會自取其辱,便俯首認輸。
陸璟見此,便不再開口,心中也安定下來,同時暗道僥幸,這一局若非木正南求勝心切,中了自己的算計,輸得八成就是自己,因此對后面的比試,更加謹慎。
宋學荃、鄭琛等人見陸璟連勝三場,今天這場比試勝局已定,朝廷和翰林院的顏面得存,心中皆安定下來,只是礙于人前,仍保持勝者風度,依然面色嚴肅,不茍言笑。
沈良、趙賢以及觀戰的士子百姓皆面露喜色,交談稱贊之聲不絕于耳,直言這場辯論看的跌宕起伏,緊張不已。
林黛玉見此情況,緊繃的神情的終于放松下來,長出了一口氣,松開了一直緊緊絞著手帕的雙手。
薛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