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夏,媽媽的身體,腦中,常常會有很多聲音,這些聲音會對我說,應(yīng)該做什么,不應(yīng)該做什么,它們有時候甚至不會理會我怎么回應(yīng),就興沖沖的和彼此吵起架來。
隨著年紀(jì)越來越長,這些聲音的種類和風(fēng)格也變得越來越多,從一開始,腦中只有一個友善的聲音,在媽媽難以拿定主意的時候給出意見,到后來出現(xiàn)一些評論家高談闊論,再之后演變成一群批評家吹毛求疵。對于一件事,開始有很多人七嘴八舌的出謀劃策,或者聚集在一旁說著風(fēng)涼話,媽媽常常腦中亂作一團。
小時候,事情簡單很多,媽媽常常會聽取心中那唯一存在的智慧之聲。拿不定主意的時候,只要聽到自己心里的聲音,媽媽就會毫不猶豫的照做。心之所向,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可后來,這些聲音越變越多,媽媽雖然會認(rèn)真聆聽每一份不同意見,每一方都去詳細(xì)的理解和體會,如同召開公司大會一樣,集思廣益,思索生活的對策,可依然很難在繁雜之中找到方向。
不僅如此,無窮的左思右想,讓媽媽完全無法放松下來,世界像真空一樣空曠,可又像被無數(shù)電流穿過一樣充斥著低沉的嘈雜。
這些聲音是哪里來的呢。
小時候,第一個同媽媽對話的聲音十分特別,她是一個幽默風(fēng)趣,講英語的人。從媽媽十幾歲開始,她就常常出現(xiàn),帶著無數(shù)可愛又充滿自嘲的段子,在媽媽緊張的時候,給媽媽安慰。只要聽到她的聲音,只要和她用英語對話,媽媽就會被逗笑,繼而整個人放松下來。
那時候,媽媽在自己的屋子里學(xué)習(xí),一邊用英語講解給她自己剛才學(xué)了什么,一邊聽她給出調(diào)侃的回饋。那時,我們是一對最好的朋友,一個健談,一個充滿了鼓勵和幽默感,我們無時無刻都在一起。
其實直到今天,她一直都在,但我們已經(jīng)不再是最好的朋友了,她很少出現(xiàn),只有在媽媽收獲鮮花和喝彩的時候,她才會來錦上添花,在媽媽面對鏡子,或者獨自一個人走下領(lǐng)獎臺的時候,她會驀的出現(xiàn),說幾句俏皮話。而大部分時候,她都一言不發(fā),媽媽也不知道,她是不是還在左右。
也許她是媽媽最自豪的另一個自己。在那個時代,那個有著滿滿的自信,相信世界屬于自己的那個女孩兒,用滿溢的熱情造就了另外一個自己,她分享著媽媽那時的喜悅和成長,成了最登對的朋友。
后來,媽媽開始變得有些不自信,沒過幾年,甚至體驗了人生第一次的迷茫的感受。媽媽記得那天在考場抬起頭,陽光從窗子照進(jìn)來,外面能看到高大的樹和對面的樓,后面的同學(xué),右邊的同學(xué),前面同學(xué)的背影,都是寂靜而冒著熱氣的。一個男孩子微微的抖了一下,把卷子用很小的動作往前蹭了蹭,媽媽知道那種感覺,全神貫注的感覺,興奮極了,感覺全世界都不復(fù)存在,只有成就感,帶著一點點的不確定,可又胸有成竹,就是這樣的感覺,媽媽看到他那幾個完全不可能被察覺的動作就知道,他對自己信心滿滿。
前排背影里的女孩子整個人都伏在桌子上,她矮矮的,和男孩子不同,她的動作更加無法辨別,仿佛是完全靜止的,她就像睡著了一樣,安靜的答題,媽媽深深地記得她。不只是那次考試,媽媽還記得她寫的字小小的,很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