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啊?”
掛斷電話后,何老師在葉明軒身側(cè)小聲問道,怎么說著說著還唱上了?
“郭老師和小岳岳。”
“老郭郭德綱郭老師?他要來向往嗎?挺不錯的啊,帶上搭檔來個相聲專場也不錯!”
何老師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做客,換了一身衣服和葉明軒一起出了蘑菇屋。
“不是,郭老師前段時間拜師京劇名家趙麟童老先生,這次是找我要一首京劇的推廣曲目!”
“嗯?”
何老師愣住了,現(xiàn)在院子中間皺眉沉思。
“走吧!愣著干嘛?”
黃老師和彭彭章紫楓在門口等的不耐煩了,催促著。
“走走走走,黃老師,你給分析分析,這事兒對小軒有沒啥影響?”
京劇推廣曲目,若是葉明軒自己不明說,或者直接發(fā),以京劇愛好者的身份為京劇寫歌自然是好事,但是郭老師在相聲屆名氣是夠了,京劇界根本排不上面兒,會不會有人拿這事兒攻訐,很難說,傳統(tǒng)藝術(shù)上,排字論輩很重要。
“詳細(xì)說說,就聽見他唱歌了,說的啥?”
從蘑菇屋出來,一行人溜達(dá)著往村子里走去,葉明軒跟上黃老師的腳步在身后解釋道“郭德剛郭老師前段時間不是拜師京劇大師趙麟童嘛,他就想讓我寫一首有流行因素的推廣曲目,弘揚(yáng)傳統(tǒng)文化,這是好事兒啊,有啥討論的?”
“是好事兒,沒說不是好事,去去去一邊玩兒去。”
支走葉明軒,黃老師考慮了一會兒說道“應(yīng)該沒事,不管是哪個派別這事對他們只有好處沒有壞處,他怎么想起搞京劇了?”
“人家本來就學(xué)過京劇,這有什么奇怪的?”
夏日中午兩點多正是天最熱的時候,小山村氣候條件還好,四面環(huán)山,并非讓人熱的受不了,徐徐的山風(fēng)帶著一絲涼意。
小溪上的八角亭里三三兩兩的坐了幾位老人,搖著扇子,嘮這家長里短,偶爾有調(diào)皮的小男孩爭吵,老人們也只是慈祥的看著。
“哥哥哥哥,我想跳皮筋可以嗎?”
一片稍大的空地上,幾名戴著紅領(lǐng)巾的小孩兒在跳皮筋,眼熱的章紫楓拉著葉明軒的衣角哀求。
“想去就去唄,我又不會那玩意兒,你跟我說這個也沒用啊!”
“這個我會跳,真的,哥,我和妹妹去玩!”熟悉的節(jié)拍,熟悉的跳法,彭彭默默的回想了一遍,拉著章紫楓和小朋友商量加入。
黃老師和何老師陪著村里的老人們拉家常,葉明軒就在一旁坐著,安靜的聽著,是不是看看玩的高興的弟弟妹妹。
“小皮球,架腳踢,馬蘭開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清脆有趣的童聲伴著彭彭不斷出錯的尬笑,妹妹章紫楓的嗤笑,在小山村里回蕩。
現(xiàn)在的小孩子尤其是城市的小孩,已經(jīng)很少有人會這個游戲了,即便是葉明軒,也只是前世的時候見過,但是并沒有玩過。
“小軒你怎么和弟弟妹妹一起玩?”
何老師面帶笑容,這首童謠不知道多久沒聽到過了,猛的聽到覺得比現(xiàn)在的流行歌曲好聽多了。
“我不會啊!”
葉明軒兩手一攤,面露無奈,不會瞎湊什么熱鬧。
“大嬸兒,咱們這村怎么沒年輕人啊?”
“打工去了。”
“哦,辛苦嗎?”
“辛苦啥?不辛苦,吃的飽穿的暖,社會這么好,不缺手不缺腳的辛苦啥啊!”
經(jīng)歷過苦難的老人們要求很簡單,對于他們來說,有孝順的兒女,可愛的孫子,平凡穩(wěn)定的生活,足矣,還有什么奢求的?
“奶奶,您做的是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