眸想了想,“我從前聽林主事說起過烽火臺,因為是國之重器,所以啟用時需要用的符咒和經(jīng)文既多且雜……除了司天臺主事,就只有宮中的少數(shù)禁厭師會掌握這辦法。”
紀然不可置信,“這么說來,我們還要去宮里偷印信?”
“死物永遠比活人易得。”杜嘲風一本正經(jīng)回答,“這件事,有兩個人多半知道答案。”
“誰?”
“要么浮光,要么唐三學。”杜嘲風道,“前者可能性更大一些。”
馮嫣望著杜嘲風,“……聽天師的口氣,您是已經(jīng)決定明天去至玄門了?”
“對,”杜嘲風道,“但印信這個問題怎么解決我還沒有想好……”
馮嫣和魏行貞彼此看了一眼。
杜嘲風放下手中杯盞,“你們這邊是找到三希堂什么線索了?”
馮嫣搖了搖頭,“嗯……也沒有什么非常有用的線索,就是發(fā)現(xiàn)三希堂是早年間西南一帶非常有名的兵器坊,近百年里還多了個‘民間平妖署’的稱號。”
“民間平妖署?”
“嗯,像平妖署這樣的地方,平時面對的危險是尋常衙門的十倍百倍,所以吃的錢糧也多,在京畿或富庶之地尚能維系架構,到了邊陲,反而成了讓人混官職吃空餉的地方。”
馮嫣輕聲道,“所以,民間常常會有一些自發(fā)組成的除妖師們,主動去為百姓清理妖邪——三希堂就是其中一個,因為她們本來就需要找妖物試刀,而妖物的獠牙和脊骨也是她們不可或缺的制刀原料。”
“不過,有一個線索確實很有趣……”馮嫣頓了頓,笑道,“行貞發(fā)現(xiàn)三希堂四百年前有一位非常有名的鑄劍師,叫方頡,他甚至曾經(jīng)為草莽時期的盛元帝鑄造過斬殺妖邪的劍——只是不知道為什么,這人在在大周開國之后,就隱退了。”
杜嘲風轉向魏行貞,“這個線索為什么有趣?”
“當年贈我參商的鑄劍師,右眼被人剜去了,所以只有一只左眼可以視物。”魏行貞答道,“而這個方頡,也是只有一只眼睛可以視物,不過書上沒說是哪只眼睛。”
馮嫣點了點頭,“等下次祝湘再露面的時候,我們可以問問她那位先祖的名字。”
“等等,”杜嘲風顰眉,“……你們既找到了三希堂,也找到了疑似的鑄劍師,難道他的生平里沒有提到過‘參商’這把劍嗎?”
魏行貞答得干脆,“沒有的。”
“這真是……奇怪。”
“是很奇怪。”馮嫣低聲道,“簡直就好像是……有人把什么東西給刻意抹去了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