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不賭放牛的第二年下半年,二十歲的老大李不偷,已經被大伯伯道平叫到義烏,幫助大伯伯一家打理雞毛,鴨毛等農村里兌換來的小東西。
大伯伯李道平一家,住在義烏廿三里鎮上,全家五個人。大媽金翠花,年紀與老大爹和壽差不多。
金翠花與大多數農村婦女一樣,心地善良,講話直落手腳勤快,也很有主見。她為李道平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大兒子李路遙,已經去過李家岙。小兒子李路遠,中間一個女兒李笑梅。
李路遙比不偷老大大一歲,李笑梅比老大小三歲,李路遠13歲,正在讀初一。
老大是收到大伯伯電報時趕過來的。
寫信麻煩,打電話更麻煩。
李家岙村大隊里一部電話機,手搖的,要通過江東鄉廣播站。這邊呼答呼答搖過去,那邊廣播站接線員,“喂!喂喂!“喊通:
"……接哪里?哪里???″
“??義烏啊?義烏哪里……啊???廿三里啊?什么廿三里?名字聽都沒聽到過,等著!等著!我轉過去??”
往往等三轉四回的電話接通,這邊打過去的人,早等得不耐煩走了。
就算千辛萬苦接通,對方的聲音比蚊子叫還輕,根本聽不明白講什么。
電報則不同,基本上當天送達的。若是多出點錢加上″加急″二字,估計一個小時,郵遞員會送達電報。不過電報按字數論價,所以如無特殊,還是通信實惠。寫封信,三張十六開紙以內,只須8分錢的郵票。省內三四天必定到。三張十六開紙,寫上2千字,還有什么事講不清楚?
但電報恐怕最少也要一斤豬肉價。所以電報非常簡短,不甚明了,而且非特殊急事不發報。
話說那天上午八點多,李和壽接到義烏道平大哥電報,著實一驚,以為急事。當看到電報上只四個字:
"老大速來"
和壽立即把老大從田間叫來。讓他洗了洗手腳,簡單帶了幾件換洗衣服,馬上就出發去義烏。村里大隊里有什么責任后果,自有老爹和壽負責處理。
于是老大急匆匆的,從村里一個工人家庭的親戚那里,借來一輛永久牌廿八寸自行車,叫老二先等在大香樟樹下。跟親戚講好15分鐘打回頭。
老大不偷騎上自行車,沖出香樟樹邊上的路廊口。老二不搶早已從旁邊竄出,單手抓住自行車后架,側身坐上。
兄弟倆飛馬一樣,直奔三界大埠頭。老大心想:"若被親戚曉得,自行車馱人,那還不心疼死?今后若想再借,恐怕不成。"所以騎得急怕有好事的跟親戚打小報告。
哥倆平安到達渡口,正巧渡船靠岸。老大匆匆吩咐兄弟,還車時最好把自行車擦一下,并再三叮囑只須擦清爽,不必用水洗。
老二疑惑地點點頭,心想:
"洗干凈不是更好嗎?"
見大哥匆匆跳上渡船,也不多問。回轉到家,聽從老大意見,問娘娘討了塊破布,耐著心,把自行車擦得干干凈凈。然后推著自行車,去還給那工人階級的親戚。
那親戚見老二來還車,一臉的疑惑。問道:
"怎么是你老二去騎的?"
老二忙道:
"不是,不是,是大哥叫我來還還的。"
"他人呢?"
"噢!爹爹叫他去軋谷,中飯米沒了。"
那親戚接過把手,仔仔細細地前后看看,見自行車剎剎清爽,不由得張開了臉,笑咪咪地道:
"老大借去我放心,換作你來借,我還勿肯呢!"
老二見狀,從心底里佩服自己大哥。
剛才一路上,大哥就教他,回來還自行車時,那親戚會怎么問,你就這么答。怎把這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