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奇怪的是,鎖著的租房,竟然仍舊是原把鎖。就打開房門,清理一番,安頓了幾天。
這幾天內,小秋帶著和英,平安,天天到夫人黃若仙租住過的地方,尋找夫人下落,卻哪里還有影蹤?
小秋因舍不下安徽老家的幾畝莊稼,擔心丈夫忠根連著小兒子陳平全,人手不夠,就讓平安與和英住在租房里,繼續尋找。
她自己先回老家幫忙收割田地里的莊稼,準備來年芒種過后再來上海。
誰知戰亂不止,一去竟是六年。
李和英和陳平安,兩個苦難人,一對小情侶,兩年后,由老天爺作主,在租房內合二為一,配成了夫妻。
可憐李和英離開娘身時只有十一歲,除了知道死去的爹爹叫李濟培,有個大哥哥和福已死,二哥哥叫和祿,小弟叫阿壽,媽叫黃若仙,還有一個剛領養不久的妹妹叫小英外,連外公叫什么都早已忘記。
依稀記得媽媽講過,大外公別人叫他黃老板,具體什么名字,根本記不清楚。
而婆婆小秋本該清楚的,卻因為做丫頭下人的,只知道小主人家達,老家是浙江。
小時候從不敢多打聽主人家的私事。等大了濟培當家后,他又幾乎十多年不回老家,所以小秋實在不清楚,和英祖上的老家到底在浙江哪里?
另外,小秋知道有個叫李和妹的,也是主人家的老鄉,先前常來竄門,帶著的女兒小名叫香香,與和英差不多的年紀,卻又不知后來為什么不走動。至于她住在大上海什么地方,更是一些不知。
和英能從婆婆處知道的就這些。
和英小兩口到1950年,仍然不知娘親身在何方?
到了1951年,黃金榮掃南京路大街的新聞傳遍全球,和英才突然懷疑,自己會不會與這個黃金榮有關系?
就連忙和丈夫平安趕去黃公館,依稀認出了風燭殘年的大外公。
老眼昏花的黃金榮,卻怎么也認不得眼前這個少婦是個什么人。
當和英哭喊著,說出姆媽叫黃若仙時,這個八十三四的老頭,才知道和英就是自己親侄女的女兒。
禁不住老淚縱橫,泣不成聲。
而當和英問大外公他的侄女婿,自己爹爹濟培老家是哪里時,不知是黃金榮口誤還是老糊涂了,反正黃金榮一口咬定是寧波鄞縣。
和英當然相信他的話。
就一直在寧波的鄞縣一帶尋找,卻一直沒有結果。
這期間,十幾年租房的老房東早不知去向,和英平安總算在上海有了屬于自己的18平米的房子。
并在這里落地生根,生了兩男一女,大兒子志高,小兒子志遠,女兒志姍。
一家五口,就在這十八平朱大的地方吃住,標準的螺螄殼里做道場。
一直來,李和英從未放棄過尋找娘親和兄弟的念頭,連那十年也不例外。
李和英一邊上班參加工作,一邊利用所有節假日時間進行尋找。包括后來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也加入尋親的隊伍。但一直一無所獲。
到后來,全家人只要聽說是浙江人,都倍覺親熱地會上前搭訕,哪怕是浙江有親眷的上海人。
這樣一直苦苦尋找四十多年,蒼天不負有心人。
和英的大兒子陳志高,早已在上海一家國營單位上班,并已是規劃建設科的科長。
一天,單位來了幾個兄弟單位的客戶。
其中一個與自己差不多年齡的男子,說起自己外婆是浙江鄉下人,那地方山美水美人更美,空氣特新鮮,真的是世外桃源。
并說外婆前年去世的,去世前叮囑媽媽,把骨灰帶去老家安放。他過幾天就要去了,真的太開心了等等。
言者無意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