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生長。
從西漢時期就引進的一種植物———苜蓿!是游牧民族喂養馬匹的主要食物,不過以他們那粗獷的種植方式,收成當然不高。鄒羽讓人收集了大量種子,在牧場,田野四處都種上,尤其是山坡,讓它們逐漸代替荒草。
青儲———原本就有,只不過技術不太成熟,以前都是把青草收集起來,堆著等冬季喂養動物,這樣的儲備說實在的并沒有多大營養,所以冬季動物都會掉膘。
現在鄒羽讓人挖出地窖,把青草壓實堆積在里面,經過發酵,雖然賣相不好,但是動物非常喜歡,試著養了一個月,做實驗的牛羊馬匹不但沒有掉膘,反而長肥了不少。
前來參觀的人,見到以前同胞,住進磚瓦房,地里糧食豐收,冬季還有足夠的草料飼養動物,簡直羨慕不已,尤其是這樣的模式,并不勞累,這才是重點。
養殖的牛羊馬匹,可以就進和村莊的人換大米,蔬菜,城主府的精鹽,陶器,包括新房,都只需要交很少的稅,就能換到許多,價格比起以前,那簡直差了百倍,可惜每家都定了一定的份量,打消了賺差價的念頭。
新房火炕,也是一大亮點,動物住的草棚,也保證冬季不會凍死牲畜,百人左右一個牧場,雖然感覺不大,但是收獲并不少,尤其是山坡上的苜蓿,長勢喜人,可以預見,來年將會更多。
就在參觀后幾天,鄒羽就接收了十多個部落,四千多人口的投靠,至于請求幫助的部落,鄒羽表示現在人手不足,需要先照顧自己人,只有等兩年去了。
部落頭領都知道這是婉拒,不過這也沒有辦法,一來鄒羽接收的都是貧窮的小部落,二來你翻臉也要考慮一下其他人的感受,恐怕底下生出異心的人更多,畢竟見不得自己人過好日子的頭領,是沒人喜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