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地———得到酬勞——家里增加了食物;如此百姓當然開心,在扶余城那邊,已經開始推廣,讓百姓以村落為單位,自行開展大棚,這種官府是不收稅的。
最早加入的牧民,已經習慣了使用五銖錢,而官府使用錢幣代替物資,發給百姓,百姓拿著錢消費,多少會有一點點稅收,這同樣是一個良性循環。
鄒羽整個冬天,都不得空閑,不是四處奔走,就是讀書習武,這是李克師和房玄齡的建議,作為一方勢力之主,沒有一點文采可不行。
李克師教兵法,房玄齡教政務,禮儀,各種典籍,最多的還是識字與書寫,好在鄒羽并不是真的文盲,雖然與后來的簡體字不同,至少大部分還是能夠分辨,至于毛筆字,這也不困難,因為習武的緣故,對于自身力度的掌握,還是手腕的靈活,都非常的高,許多字書寫幾次,就能做到中規中矩。
至于練武,這是作為將領的習慣,雖然不需要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但是每日活動一下,這是免不了的。
為了相互提高能力,切磋這是經常的事情,切磋可不是比力氣,而是最注重技巧,這方面整個勢力,刀法以張仲堅為首,其他的就要看秦瓊。
無論是槍法,還是澗,甚至拳腳,都數秦瓊第一,鄒羽用雙棍,這方面雖然沒人精通,但是許多招式都是共通的,所以還是有進步。
月棍、年刀、一輩子槍、寶劍隨身藏;棍是諸般兵器的基礎,可以說包羅萬藝,也是最好掌握的一種,尤其是鄒羽這種天生神力的人,使用是最合適不過。
雖然有四兩撥千斤的技巧,但是你首先得有四兩力才行,當然這是一個比喻,當力度和速度達到一定程度,怎么撥也是撥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