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仁軌封鎖的緣故,高句麗反而是兩眼一抹黑。
就是在種情況之下,高句麗還是出兵了,安市城的進攻最先到來,建安一線的高句麗集結了五萬人馬,氣勢洶洶的來到安市城外,大張旗鼓,做出一副大舉進攻的架勢。
李客師當然明白這只是高句麗的計謀,意圖吸引大軍過來增援,既然看出來,當然不會上當,再說有五千步卒,加上五千民夫,守衛一座圍山而建的城池,短時間絕對沒有,更何況還有強弓硬弩,充足的滾木雷石。
李客師不但沒有增兵,反而把騎兵影藏起來,一點也沒有讓高句麗人發覺到蹤跡。高句麗領兵將領,是乙支文德的兩個兒子,乙支允文,乙支允武。
兩兄弟被乙支文德調教得非常不錯,人如其名,允文允武,這次偏師由他們兩兄弟帶領,主要目的是吸引遼東城的主力。
擺明車馬,第二天就開始試探著攻城,想要給安市城帶來壓力,逼迫安市城求援增兵。
乙支允文排陣,乙支允武領兵,圍三厥一,以松散陣型試探著進攻。
將領分為猛將,智將,猛將帶兵沖鋒,戰場無雙,智將指揮若定,面對千軍萬馬,面不改色,輕描淡寫的破之,一般的統帥都是智將。
猛將又分兩種,一種勇猛但是不懂大規模指揮,帶兵沖鋒是一把好手,指揮就有些困難,這種將領只能領一支兵種,單獨沖鋒作戰,可以說是莽將;另外一種不但勇猛,還能帶兵,對不同情況進行協調,有針對性的作戰,這種猛將介于統帥與莽將之間,可為一路兵馬的統帥。
秦瓊雖然不是韓信這種用兵如神的高手,排兵布陣也比不過李客師,蘇定方,但也并不弱,只是沒有其他人那么顯眼,很多時候都被個人的武力,掩蓋了他的指揮能力。
面對高句麗的試探,秦瓊沉著冷靜,輕描淡寫的擊退了,連弩箭都沒有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