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老五又熬夜碼字凌晨,發的時候章節錯亂了,現在已經修改,但是名字修改不了!實在抱歉
………………………
“這…會不會放虎歸山?”薛萬淑擔憂的說道。
“不會,薛延陀部落一向與突厥人不太和,何況我們還有他兩萬多部下,族人在手中,如果他棄之不顧,我們放一部分回去,他就吃不消。
而且還能削弱突厥人的實力,甚至還能給其他部落的人做出榜樣,不必死心塌地的給突厥人效力。”鄒羽解說道。
“看來大將軍對突厥人一戰,已經胸有成竹。”薛萬述微笑著說道。
“不說只要拖到冬季,突厥自然就會退兵,現在軍師正帶人在草原肆掠,等始畢可汗等到消息,也必然會回事救援。”鄒羽分析道。
“草原突厥人還有不少吧?您就不擔心軍師他們行動失敗?”薛萬述好奇的問道。
“呵呵,如果說軍師因為突厥實力強大,難以下手,我相信,但是絕對不會失敗。”鄒羽自信的笑道。
開玩笑,李靖帶一萬精銳騎兵出戰草原,會失敗,鄒羽更本就沒有想過這種可能。
見鄒羽如此自信,無論是何種原因,其他人當然不可能再問,決定下來之后,立即按照計劃執行。也不出所料,夷男沒有多想就答應了,立即回去組織族人南遷,畢竟這次薛延陀戰敗,實力大損,且不說始畢可汗會不會放過他,其他部落,肯定都會想辦法,咬上幾口。
薛延陀鐵勒人的一支,屬于大部落,居住在漠北,說實在的,想要搬遷過來很難,好在因為秋獵,絕大部分人都在河套一帶? 按照以往的慣例? 他們即將啟程,回到漠北過冬。
雖然漠北更加寒冷? 不過那邊有足夠的水草? 放牧都是這樣,首先去遠的地方放牧? 然后慢慢回到家的附近,那里留的草? 就是方便收割起來過冬。
別以為牧民真的很輕松? 不種地,一天看著牛羊就是,他們一樣種地,只不過非常粗獷? 刀耕火種? 種一大片的土地,種下去幾乎就沒有管理,靠天吃飯。至于放牧過程中,牛糞,馬糞? 都會收集起來,作為燃料儲存? 秋天的時候,還要一邊放牧? 一邊割草,用來作為冬季? 牛羊馬匹的食料。
冬天北方冰雪覆蓋? 好幾個月都沒有青草放牧? 要保證一個漫長冬季,動物的食料,可想而知需要多少草料,這全靠人在草原上一點點的收割,想想這是一個多么浩大的工程。
至于為何突厥人不停的養牛羊,但是始終有一定的數量限制,就是因為人手不足,草料不夠,要不然以羊子兩年三胎,一胎基本兩個的速度,不知道能夠擴大多少規模。
牧民每當糧食不夠,或則草料不夠的時候,就會殺掉老羊,或則部分公羊,還有天氣原因,天氣寒冷,也會凍死一些。
這幾年天氣較為暖和,草原各部落沒有受災,因此突厥才能發展如此迅猛,底氣十足。
事實上,隋末唐初公元六世紀末時中國北方的氣候就已經開始回升,隋唐時代的氣候要比東漢時、五胡亂華時和南北朝時溫暖得多,西安在七世紀時有記載三年都不見冰雪,木棉花可以直接盛開在秦嶺以北。
根據記載,有一種說法很受認同,秦朝末年,漢末,明末,這三個時期,天氣都非常寒冷,天災也多,因此許多人都活不下去,才引起到處都是戰亂,而在他們以后,漢初,唐初,社會穩定,發展迅猛,也是因為天氣暖和,風調雨順的緣故,換句話說,只要不是昏庸的皇帝,其實都差不多。
當然這是題外話,這幾年遼東牧場建立,因為使用煤炭,節約了動物糞便作為燃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