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多斤!”
“天啊!”
“恭喜陛下!恭喜丞相!”
山藥就擺在那里,由不得不相信,一時之間,群情激蕩,所有人都激動不已。
“完好的全部收集起來,以做種子,損壞的做成菜,所有人分享!”鄒羽大手一揮下令道。
“秋收啰!”一名老農拉長著聲音大喊道。
“秋收啰!”早已準備好的百姓,拿著工具,興高采烈踏進地里,對著地里的糧食,沖了過去。
秋收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水稻收割曬干之后,又是豆子,黃豆,綠豆,胡豆,高粱。整整一個多月,地里都是忙碌的百姓。
雖然豐收了,但是因為免稅,所以今年官府沒有糧稅。不過鄒羽早有預料,建房的材料,煤炭,鐵制農具,梨,種子,食鹽,瓷器,又從百姓手中,收回了成本價,以及兌換了部分糧食。
還有各郡縣駐軍種的地,至少做到了收支平衡,能夠堅持到夏糧收獲不動用永豐倉的存糧。
夏糧收獲到秋收,只是短短三四個月時間,整個治下,百姓從期待,變成了狂熱的興奮。
部分糧食抵扣了各種用具和家具,家用物品,百姓完全能夠接受,因為這個價格極低。剩下的糧食,根據勞動力分下來,每人差不多有五百斤的糧食,青壯更多一些,有七百斤以上。
就這收獲,已經堪比正常年景,一大家子的收入了,那怕家里拖兒帶母,一個人的勞力,就足以養活四口之家,因為這可完全視作主糧啊。加上地里的青菜,還有家禽,那也是一份不少的收入。
食鹽雖然還是不便宜,不過辛苦兩天,用兩個工也能換得不少,能給家里做一壇子腌菜。
村里池塘據說年底還能打撈不少魚起來,想到這些,老百姓就覺得生活分外的美好。
亂世之中,一般兵就是匪,因此老百姓見到士卒都怕,那怕是一小隊士卒路過,也會擔心他們突然變成土匪,搶了村莊。
鄒羽實行的駐軍幫助傷殘士卒家屬的政策,讓士卒常常出現在村莊,幫助百姓做事情,這一切都被其他人看在眼里,因此老百姓對于自家的士卒,都不在害怕,反而感到親切,經常送他們幾個雞蛋,幾捆蔬菜。
投桃報李,百姓對士卒好,士卒也會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幫助村里其他百姓做一些事情,這就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
在豐收之后,各村莊一合計,又給各郡縣的駐軍,捐獻了一批糧食,蔬菜。
百姓心中有一桿秤,尤其是鄒羽治下,幾乎每個郡縣都有乞活軍退下來的士卒,他們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安穩生活。他們明白,想要保衛家園,就必須有強大的軍隊。
一直以來,都是依靠著永豐倉的糧食,養著各地百姓,如此艱苦的年月,能天天有飽飯吃,他們知道是誰的功勞,更何況還有說書人,挨個縣城的宣傳,可以說百姓對鄒羽那是想到感激和擁護。
因為免稅,擔心官府沒有足夠的糧草,甚至不少地方的百姓,都主動詢問,要不要交一些。
即便得到很肯定“不需要”的答復,他們任然堅持的留下了不少。
“居然不收稅,但是我們捐獻總沒有問題吧?”這是百姓的說法。
百姓手中糧食,足夠堅持到夏收,更何況又要進入秋冬季大建設的時候。
秋冬大建設,分為兩種工作,第一種是為本地百姓便民建設,例如修建水渠,水庫,道路橋梁。這一種是本地百姓按照人口出工,出糧食,集體修建。
第二種是為官府勞作,例如挖礦,修城池,修建官府衙門,這種工作不但糧食官府提供,而且還有補貼,補貼當然還是以糧食物資混合的方式進行。
要說開心,還有一批人非常開心,那就是薛延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