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打高句麗!”李世民高興的說道。
“什么?”李淵愣了一下,隨后驚喜的問道“消息從何而來,準確不!”
“千真萬確!消息從高句麗而來,不但是我們,王世充,竇建德,他們都派人去傳遞消息了!”李世民很肯定的說道。
“難怪!難怪!從開年之后,晉陽那邊,就封鎖了來往消息!”李淵恍然大悟道。
“父皇,現在正是出兵的好時機啊!”李世民激動的說道。
“不錯,不拿回潼關,朕寢食難安!”李淵點點頭贊同道。
“傳太子,左右仆射,六部尚書,侍郎進宮!”李淵隨即朗聲吩咐道。
“遵旨!”李淵身后不遠處,走出一個內侍,躬身應道,隨后小跑著出了御書房。
“王世充,竇建德,近日可有異動?”李淵眉頭一皺,詢問道。
“沒有!”李世民搖搖頭道。
“世民你認為該怎么做,派多少人馬攻打合適?又從哪里進攻?”李淵繼續問道。
“回父皇,兒臣以為,最好兵分兩路,一路出新豐,正面攻打,一路度過黃河,攻打堯君素,隨后威逼永豐倉!如果能夠勸說王世充出兵晉陽更好!”李世民建議道。
“世民言之有理,永豐倉是晉陽的命根子,一但失去,鄒長鳳想要養活幽并幾州,那就難了;有王世充攻晉陽,又能截斷他們援兵,讓我們放心拿下潼關。”李淵贊同道。
“王世充攻打易州更加方便,恐怕不會出兵打并州,這事還得許他好處才行!代州臨近竇建德的河北,又囤積了重兵,保護鐵礦和煤礦,竇建德早已眼紅不已,這次定然會動手!”李世民繼續說道。
煤炭運用廣泛,能夠隱瞞一年多,已經很不容易,因此李淵等勢力已經都知道了。這也是他們眼紅鄒羽的原因之一,因為鄒羽那里,煤礦實在太多了!太原,幽州!代州!全都有大型煤礦,而且是露天那種,非常方便開采!比起他們來,幸福多了。
蜂窩煤制作簡單,在室外燃燒,不會中毒,這對于民生有多大的影響,所有人都明白,如何讓他們不羨慕嫉妒恨。
只不過他們還弄不明白,為何鄒羽的煤炭,沒有那么刺鼻。
水洗精煤,這個一直在礦區進行,而礦區又是戒備最嚴的地方,因此沒人知道。
李淵與李世民商量不久,李建成,裴寂,李神通等人就進了御書房,等他們施禮坐下之后,李淵示意李世民把情況再次介紹了一番。
“恭喜陛下,終于有機會,除掉心頭大患了。”裴寂笑容滿面的說道。
“對于秦王的建議,大家有何意義!”李淵滿意的點點頭問道。
“臣等沒有意見!只是能否等竇建德,王世充先動手,吸引了晉陽的主意力,隨后再動手?”裴寂詢問道。
“不可!機不可失,失不再來!高句麗既然冒險從海上來散布消息,可見情況危急!一但鄒長鳳回師,機會就失去了。”李世民反對道。
“二弟是不是太看得起鄒長鳳了,高句麗好歹也是一個大國,隋帝三征而不得,豈會讓他一舉拿下!這不是說百萬大軍,加上那么多上將,還不如他。”李建成反駁道。
“今時不同往日,正因為三征高句麗,消耗了高句麗大量國力,一舉拿下也就并非不可能了。
而且他拿下高句麗,也說明他們出動兵馬不少,正是出兵的好時機!”李世民解說道。
“世民說得不錯,宜早不宜遲!傳令由秦王李世民為關內道行軍大總管,領兵五萬,匯合新豐三萬人馬,攻打潼關,一應將領,自行調動;李神通為河北道行軍總管,秦武通、王行敏為將,領兵五萬,渡過黃河,攻打永豐倉!”
“臣(兒臣)遵旨!”李世民,李神通連忙起身領旨。
“劉文靜出使王世充,盡力說服王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