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肉食的一個好處,就是油份足了以后,吃的糧食會少許多,因此鄒羽一直沒有讓人停下來擴大養殖規模。
草原空下來也不是一回事,除了建立了定襄,云中兩處馬場,還有大片空地,不過暫時沒有足夠的人手來開發,因此鄒羽覺得以趕羊的方式,集中大量羊群,從春季到秋天,在整個草原游牧!
驅趕了突厥人,現在大部分草原,都成了鄒羽的自留地,原本草原上是以部落的形式,各家占領一大塊地方放牧,現在沒有那么多講究,哪里水草最好,就到哪里去放牧!
而且是集中起來放牧,經過統計,明年開春以后,可以有多達五十萬只羊,上萬的小牛,三萬小馬駒,趕到草原去游牧。
這是把大部分的羊都集中了起來,牛是小牛,還不能幫著耕地,馬是馬駒,還不能騎,也不能用來拉車。
這樣集中有個好處,可以解放更多人手,讓牧場的百姓種植更多土地!同時牛羊開春以后,一直到入冬之前,都在草原吃草,節約了大量的飼料。
這種方式,也只有官府出面,才能辦到,即便是游牧民族的一個部落,他們也是分開放牧,畢竟牛羊太多了,一個地方根本不夠它們吃的,而遠一些的地方,可能是別人的地盤,而且需要更頻繁的搬家。
幾十萬頭羊,分成十組,到時候將會猶如耕地一樣,從草原上過一遍,直到入冬,在那之前,回到關內,把牛羊還給它的主人。
整個放牧行動,將出動一萬女牧民,三千士卒,牧羊犬一千頭!士卒的作用,一個是防備可能出現的襲擊,二來是清理草原的狼群,以免威脅到羊群。
突厥人雖然大部分已經逃向了草原深處,不過也不排除還有小部落,心存僥幸的留在靠近長城的地方。
定襄,云中的駐軍,也會隨時支援草原上放牧的人,因此安全性還是沒有太大問題,尤其是有大量牧羊犬,來至野獸的偷襲,可能性就非常小了,這也讓放牧的人,輕松許多。
放牧人員的糧食和薪水,由提供牛羊的牧民供養部分,畢竟這是幫他們放牧,另外就是由朝廷提供了,因為朝廷在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牛羊。
當然,五十萬只羊,所能出產的羊毛,可以說非常之多,足以支付他們的薪水,還有剩余。
牛羊養殖以后會分開進行,母羊與種羊依然圈養,其余的羊作為肉羊和羔羊,每年都到草原集中放牧。
這樣一來,羊的產量和質量將會有更大的提升,羊奶羊毛也不耽誤。
至于說以士卒放牧,會不會浪費人力,畢竟士卒的生活與開支更大,這點完全不會,因為他們還有一個任務是清理草原小部落,清理草原上數不勝數的野兔和土拔鼠。
那些數量巨大的動物,正好給他們和狗子提供肉食,一直以來,鄒羽都非常贊成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主張,從大自然中尋找足夠的食物,并且能形成產業,那是最好不過。
鄒羽記得在熱帶雨林,許多部落,即便到了后世,依然不愿意種地,就是因為他們能夠從自然界得到大量的食物,足以讓他們不會餓肚子。
這也是為何后世最懶的就是東南亞和南非的那些部落,就是因為長期不缺食物,養成的習慣。
懶惰就會貧窮,不過鄒羽并不擔心把治下百姓養懶了,因為中原百姓,從古至今,就是最勤勞的人,這是深入在骨子里的習慣,不會因此改變,無論是在舒適還是艱苦的環境。
更何況北方并沒有熱帶雨林那么豐富的食物,能從自然界尋找到不少補給,已經非常不錯了。
至于放牧的牧民,還有一項收入,那就是尋找蘑菇!每年春夏季節,草原上的蘑菇,就非常多,采集起來,不但可以自己吃,也能晾干運回去。
蘑菇味道鮮美,屬于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