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不但眼界變寬,思路也和以往不一樣了。
“二郎說得有理,不過這些還得你和大哥去實現,為父老了,恐怕等不到那一天。”聽著李世民猶如交代后事的話,李淵心里就有些難受的說道。
“兒臣得留下來,除了兒臣,沒人能阻攔追兵。”李世民微笑著說道。
“留幾員將領拖延就是,二郎且不可讓自己身陷險境。”李淵急忙勸阻道。
“是啊二弟,留幾個心腹領兵,拖延追兵就行了,沒必要以身犯險。”都知道斷后非常危險,李建成也跟著勸說道。
“不行!新豐的人馬最多三天就到,函谷關也差不多,而且他們的先鋒只需要兩天;一般的人拖住一兩路還行,多了絕對不可能的,父皇遷都,行軍速度快不起來,進入蜀中之后,還得大散關布防,這同樣需要時間。”李世民搖搖頭道。
“這…二郎且不可以身犯險,事不可為,就盡快撤退,如今國內的兵力,任由你調動。”李淵語重心長的叮囑道。
“兒臣就要長安的十萬人馬,至于潰兵,父皇帶進蜀中,去征討南召吧,他們現在士氣全無,對上唐國毫無用處。”李世民回答道。
“這人手是不是太少了?”李建成問道。
“我只是拖延時間,人差不多了,父皇還需要人護送呢!兒臣建議父皇與諸位大臣先一步入蜀;大哥帶眾人家眷隨后;其余的百姓能帶走的,也別留下,盡量全部帶去蜀中。”李世民建議道。
“嗯!一樣都不要給鄒長鳳留下,帶不走的,一把火燒了!”李淵點點頭,眼中帶著煞氣說道。
“父皇不可!”李建成急忙勸阻道。
“是啊父皇,放火焚城,定然招來罵名,反而得不償失!”李世民跟著勸說道。
“哼!此事就此作罷。”李淵心有不甘的說道。
幾人商議妥當,立即行動起來,組織人搬東西,打包,同時戒嚴長安!
李道宗也再次出城,前去組織潰兵,等潰兵到了之后,會先一步前往大散關,子午道,陳倉道布防。
要說關卡險峻,這大散關,比起潼關,毫不遜色,都是位于兩山之間,而且還是山頂上,羊腸小道通上去的,居高臨下,可以說只要有大軍布防,任何一個有理智的將領,都不會去攻打。就連韓信都只能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這也是李世民防守鄒羽的信心。
自古凡是雄關天險,背后都至少會有一個縣治來供養(yǎng)守軍,維護城防器械。比如武關后面的藍田縣,函谷關之后的渭南。
和鄒羽打了多場,李世民深知硬碰硬肯定打不過的,因此他讓李仲文,侯君集分別帶人前去設置陷阱,騷擾拖延武關和新豐的人馬,至于函谷關這一面的人,李建成讓馮立去了渭南城,蕭關路程遠一些,加上人手有限,李世民只能暫時放任不管。
隨著李淵決定遷都,雖然召令要第二天才會公布,長安城當夜就熱鬧起來,尤其是大家族的人,都在商議對策。
想不跟著走,那肯定是不可能的,只要流露出這個意思,肯定就會被趁機清理,他們在意的是長安的產業(yè),還有家人的安全。
長安被李淵占領,世家都在這里置辦了產業(yè),以他們的手筆,這些產業(yè)都不算小,想要拋棄肯定心有不甘,必須得做出安排,留下信任的人看守,即便鄒羽占領長安,他們也能保留部分。畢竟有主的私人產業(yè),朝廷不可能奪取,這不是霸不霸道的問題,主要是對人心影響太大。
縱觀鄒羽,一路走來,雖然掌控土地,要求所有人上戶籍,但是對于作坊,官員,只要不是十惡不赦,都沒有殺掉。
還有一點,他們都是關隴的世家,而蜀中是別人的地盤,去到蜀中不但是有到別人的地盤的感覺,關鍵還是土地,鄒羽占領關中,他們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