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
這個平原,就是他選定的戰場,來源于他對于麾下騎兵的自信,還有突厥人那龐大的騎兵隊伍。當然,這也是他了解到中原戰馬,一向不多。
如果大唐在這個平原地區決戰,那么就給了他大軍圍攻的機會。只不過沙赫巴勒茲不會想到,他了解到的中原,都是曾經的歷史,如今的大唐可不一樣。
大唐還沒有立國,就已經收服了契丹,靺鞨,戰馬不少,更何況還有東突厥的各部落,如今還得加上吐谷渾,吐蕃,黨項各部落。
最晚建立青海大草原的馬場,已經放牧了五年,酒糟,豆渣,比單純的大豆,飼養牲口,效果更好。
種植的大麥,苜蓿,收割之后囤積起來,飼養牲口,這個過程有一個時間段,也就是說,草料堆積的這一段時間,其實就是一個發酵的過程,對于牲口來說,發酵的草料,無論是口感和營養,都要更好一些。
還有戰馬雜交,幾年的時間,足夠大唐,培養出優良的戰馬,如今的乞活軍,可以說是人人羨慕的對象,胯下坐騎,沒有一頭,輸于以前的遼東大馬,比起其它戰馬,就要高出一頭。
還有大唐的將領,人人都騎著希爾馬。李元霸,羅士信以往作戰的時候,只能步戰,因為他們的武器,加上人和盔甲,重量太重,戰馬無法支持長時間作戰,反而影響到他們。
這并不是說,戰馬連一千多斤都駝不起,而是因為騎士在作戰的時候,需要爆發沖擊力,武器揮舞,對撞,產生的撞擊力也不小,對于一般戰馬,那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希爾馬完美的解決了這個問題,體型高達兩米的希爾馬,完全傲視群雄。如今大唐,希爾馬也只有有功勞的將領,才會被賞賜一匹,都是被視若生命的珍惜著,當著傳家寶一樣。畢竟牲口總是可以生育的嘛,那怕雜交出來,效果差一些。
鄒羽的親衛,騎的是阿拉伯戰馬,體型雖然差了希爾馬許多,不過沖刺速度更快,長時間奔跑也更加出色。這就是體型帶來的差距,畢竟希爾馬那么大的體型,想要長時間,快速奔跑,怎么可能。
另外一個,讓大唐牙疼的是,希爾馬胃口太大,一匹戰馬,相當于四匹普通戰馬。有時候鄒羽都在懷疑,是不是羅馬人養不起了,這才大量的賣過來。
五年時間,一共交易了兩萬三千多頭希爾馬,雖然并不都是戰馬,這數量也有些驚人。要知道羅馬的軍隊,可是由貴族騎士和國家兩個部分組合起來的。
其實鄒羽猜測得也并不錯,羅馬的希爾馬飼養,確實是一個負擔,只不過這個負擔,讓他們又愛又恨。
希爾馬在他們那里,更多還是作為一種運輸的牲口,因為它的負重能力,實在太強大了,兩三千斤,拉著輕輕松松。
只有最優良的希爾馬,才會當作戰馬,和大唐交易,希爾馬賣出了一個非常高的價格。
沒有人是傻子,羅馬人故意限制了希爾馬的數量,就是要造成物以稀為貴的樣子,要不然交易數量,還能增加幾倍上十倍,畢竟對于一個帝國來說,幾萬馬匹,還不是太大問題。
馬匹和戰馬,完全是兩個概念,如今羅馬可沒有馬蹄鐵,那些馬蹄受損的馬匹,只能作為運輸馬匹。
戰馬的馬蹄,經過長時間奔跑,踏中石頭或者戰場的武器,就會裂蹄。就像人一樣,腳下有傷口,肯定沒法跑,傷口愈合以后,也只能慢慢行走,畢竟傷口愈合,會形成傷疤。如果在其他部位還沒有影響,但是在腳上,一踏中硬的地方,傷疤就會有痛感,而且也很容易開裂。
對于大唐來說,這就是小問題,把馬蹄清理一下,安裝上馬蹄鐵,完全不影響受傷戰馬,再次踏上戰場。這就是成熟的技術,帶來的優勢。
二十多萬大軍,全騎兵出征,這在中原,還是首次,要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