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曼曼到達養元谷之前,牛以平提供的入學試卷提前一個月就先到了。五心谷組織了考試,報名者約有五千余人,成績合格者有三千多人,年紀皆在十五到三十歲之間。
葉宗清選拔了一千人,綜合考慮成績和年齡兩個因素。成績當然是首要的,為什么還要考慮年齡呢?因為有些人今年若去不成,明年可能就超齡了。
那么剩下的人怎么辦,明年再安排唄,反正在今后幾年,五心谷每年都會送一千人入學。這個測試成績令牛以平都很驚訝,沒想到五心谷的教育水平還挺高。
“五心谷人才引進項目”,歡想實業這邊的聯絡負責人就是曼曼。將這一千人送到非索港市的羅湖鎮的大學校園所在,則是丁老師出手幫忙,以煉妖葫為運輸工具。
華真行在干嘛呢?他本人也在葫蘆里。
煉妖葫這件神器由丁老師掌控,丁老師的修為當然比華真行高得多,但葫蘆里面也得有人坐鎮防止意外情況。
用驚門畫卷運送風津村族人時,高見瓴親自待在畫卷里,用煉妖葫運送五心谷族人時,葉宗清和長老石仲銘也親自待在葫蘆里。曼曼陪著他們,華真行也混進去了。
對那一千名新生而言,華真行的身份可不是養元谷的總導師,就是將來的同學。這位華同學是歡想特邦居民,這次也要回國去讀大學,半路順道搭個葫蘆。
華真行怎么又成了非索港大學的新生?這是他自已的決定,甚至可以說是長久以來的愿望。
華真行小時候從沒上過學,而他的玩伴夏爾好歹還混了個中學畢業呢!但非索港那種“黑幫預備營”性質的破學校,不僅楊老頭看不上,他自己也不想去。
他會讀書、上網、搜集各種資料信息、了解世界各地情況,所以一直就很羨慕外國尤其東國的那些孩子,能在一個秩序正常的社會中入學讀書。
他身邊有很多這樣的人,李敬直、李小陽、唐森至、雷大金、王豐收、沉四書……皆是東國的名校畢業,從小都擁有良好的教育條件與學習環境。
當東國的孩子們在教室里學習的時候,華真行在干什么?他在雜貨鋪里擺弄傘兵匕首和小手槍呢,偶爾也會拆裝ak47啥的。
當他在春華或淝工大提起這段的經歷,都會引起東國同學們的一片驚呼——哇,這也太酷了!
華真行很想反問一句,假如十幾歲的孩子都能拿槍上街,你確定這很酷很好玩嗎?真正需要考慮的問題,難道不應該是自己的預期壽命嗎?
曾經非索港的土著居民,只要拿到工資就不想去上班,要把錢花光了再說,這種習慣是怎么養成的?在他們已形成的認知中,確實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拿到下個月的工資!
他們甚至不會去想明天,也不愿意去想明天。華真行與新聯盟也許只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就是給了他們明天。
所謂明天也包含今天,因為每一個今天都是昨天的明天,它不僅是一個時間概念,更是每個人真實的存在狀態。
華真行今年二十二歲了,不可能再去讀中、小學,但他親造的幾里國歡想特邦,終于有了自已的大學——非索港大學。
在華真行七年前的那個夢里,他就是非索港大學的畢業生,這是夢想成真啊,且不必等到五百年后!非索港大學首批招生的年齡限制,是十五到三十歲之間,他正好合適!
這種圓夢情懷,他人是難以理解的。
當初他為了從春華轉學到淝工大蕪城分校,甚至都動用了幾里國的外交資源,就沒聽說過大學還能轉學的,更沒聽說過有誰要從春華往淝工大轉的。
如今華真行都已經讀到大三了,再讀一年就可以畢業拿文憑了,居然在這個時候又要轉學!說是轉學也不合適,他就是回到非索港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