蠹窿嶺,橫亙在神州大地西南方向,方圓八百里有余,群山綿延,崗嶺起伏,山內又多生地穴,密如蠹蝕,故而得名蠹窿嶺,其實為靈力難聚易散之地,又傳聞山中多毒蟲怪獸,因而為人、仙、魔三界所棄,共識為土牛石田。
千年以來,修行者足跡遍及山川大河,唯獨這蠹窿嶺,人跡罕至,傳聞偶有修行者誤入,卻也是有去無回,因而古怪奇談傳聞更甚,就是當年那魔宗影惑縱橫三界之時,對此地亦避而不談,種種原因累積,蠹窿嶺遂漸淡出修行者視野,成為真正的荒蠻之地。
因緣際會,百余年前啟,蠹窿嶺生出的蠹蟲數量不斷擴大,覓食的蠹蟲成群結隊,掃蕩著方圓八百里的山嶺。一時間,嶺內其他動物種群居然被這種肉食生物一掃而空,后來蠹蟲又向外流散,居然開始進犯有人類居住的邊陲之地,初始時那些蠹蟲尚且只啃食家畜禽類,而后隨著蠹蟲胃口的不斷增大,以及食物的匱乏,蠹蟲開始頻頻襲擊人類,更有甚者傳言,吸食了人血肉精的蠹蟲,開始變異,變作嗜血成性的魔蟲,后來居然發展成非人類不食。
一時間,恐怖傳聞在蠹窿嶺周邊傳的甚囂塵上,中原地區與當地貿易就此中斷,本就物資貧瘠匱乏的邊陲之地,如同雪上加霜,當地百姓苦不堪言。
又傳聞,這蠹窿嶺內實藏有一只蠹蟲母體,只要消滅了這只母體,蠹蟲便不會再繁衍生息,于是當地村民湊足了銀兩,懸賞通告,招募能人義士,為民除害。怎奈事與愿違,數有接榜者,信誓旦旦,終究是有去無回,民眾花光銀兩不說,更激起蠹蟲的仇視報復,蠹害更甚從前。
萬般無奈,民眾孤注一擲,抽簽組成一支打蠹隊,由一把脈看病的劉姓郎中帶領,潛入蠹窿嶺,晝伏夜出,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在蠹窿嶺腹地--蠹窿峰,找到蠹蟲母穴,然而讓所有人始料未及的是,那蠹蟲母穴又有不計其數的蠹蟲護衛。
正在絕望之際,領頭的劉郎中無意間發現,殺死的蠹蟲中,有一類外形十分特別,人類感染了它的血液后會異化,幾經思考,痛定思痛,為了一方百姓安危,劉郎中終于決定舍身就義,以身試法,拋開自己腹腔,將蠹蟲的血液灌入。
那劉郎中感染了蠹蟲血液后,揮淚作別同行的眾鄉里,只身前往蠹蟲巢穴深處,在告別陽光的那一剎那,他身體陡然發生異變,居然變成了一只蠹蟲,因而得以蒙混過關,順利殺死了蠹蟲母體。
在他返回地面后,看著陽光下自己詭異怪誕的影子,心中已是明了,自己已非人類,他默默地在巖石上坐了許久,遙望遠方,遙望家鄉,心緒久久不能平靜,就這樣默默地坐著,日月更替,斗轉星移,看著身體中伸展出來的舞動著的觸手,劉郎中狠狠一咬牙,重新走入了地穴。
就這樣,他將自己當成了蠹蟲,接受了命運的安排,與千萬只蠹蟲生活在一起。遂漸,那些蠹蟲發現,他的智慧超乎尋常,因而不自覺地,尊他為新首領,瞻予馬首,惟命是從。漸漸地,劉郎中也習慣了這樣的生活,索性占山為王,給自己起了諢名叫蠹窿老妖。而后,方圓八百里的蠹窿嶺,成了他統治下的王國,寂寞與孤獨伴著這個半人半蟲的怪物一直生存著,誰也不知,何年是個盡頭。
但自從那劉郎中做了蠹蟲首領后,再未發生蠹蟲流出蠹窿嶺,騷擾殘害百姓的事件發生,因而在蠹窿嶺附近有些人類生存的地域,拜蠹窿老妖為神,稱作蠹窿神,朝朝上香暮暮參拜。雖說信徒民眾從未親眼見過這蠹窿神,但在他們心中,蠹窿神英明神武,器宇不凡,又結合傳聞其前身是把脈看病郎中,因而,為其畫像便成了一名相貌堂堂,鳳眼生威,腳踩蠹蟲,一手輕捋胡須,一手前探欲做把脈姿勢的正神,甚至有不明就里的信眾,教育下代,生養子女就要長成蠹窿神模樣,才舒服順眼,但卻不知有朝一日,蠹窿老妖見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