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間特護病房是八樓,也是最高一層,清凈,而且視野很好,能俯瞰大半個縣城。
縣城不大,不少房子還是解放初期造的磚木結構的老房子,看上去灰灰的。但是也有一些地方開始改造,建了樓房,形成鮮明的對比。
百里洵不知道被什么耽誤了,一直沒有回來。不過燕語并不著急,她知道,無論發生什么事,百里洵都不會就這樣消失的,嗯,總之她就是這么篤定,也說不上來為什么。
秦阿姨搬來一張靠椅放在窗戶邊,“姑娘,你先坐在這里看看風景,早餐想吃什么?粥還是面條?今天有雞蛋蒸餃,配小米粥挺不錯的。要是想吃面條,有臊子面。”
“那就蒸餃和粥吧,還想喝點果汁,有嗎?”
“有有有,你等一會,我很快就回來。”
“嗯。”
燕語透過寬大明亮的窗戶,看見醫院門口有三三兩兩的人挑著水桶在打水,那水井很大,就在醫院大門側面,上面還建了一個類似于小型水塔的建筑,源源不斷的水流從水塔四周的管子里流出,幾個孩子在旁邊嬉鬧打鬧,很是歡快。
視線越過水井,燕語緩緩望向遠處,如果以自己現在所處的位置為中心點,前方兩公里殘留的一段城墻是東城門,城外兩旁的房屋稀稀落落,甚至還有一兩間矮小的土墻房。
如果繼續再往前走五里,便到了東關坡。東關坡是一座山,半山腰上的惠泉寺供奉的是觀音菩薩,她曾無數次去祈求觀音菩薩賜給她一兒半女……
燕語閉了閉眼,將腦子里那些不快拋了出去。再睜眼,眼中已是一片清明。
她正試著將原有的記憶和現在的實景進行拼湊、對比,盡管這其中相距了幾百年的光陰,可依然讓人覺得熱血沸騰。
南面不到一公里,熙熙攘攘的民房中有一座規模較大的四合院。中庭還有一個戲臺,古色古香。這里,是徽商會館,只不過一開始只有三間平房,估計是后來慢慢擴大的。
徽商會館旁邊,傅老爺子辦了個私塾,有十幾個學童在那里啟蒙。傅老爺子有一個大花園,既種菜又種花,名其名曰雅俗共賞。
年幼時,她隨父親一同去傅老爺子家里做客,因貪玩便跑到花園里去挖蚯蚓。那時候的她還是被家人寵在手心里的寶貝,性格頗有些女漢子的感覺,被傅老爺子這個老迂腐取笑林家小娘子沒個淑女樣。
后來她一氣之下,幻化了一只貓兒,天天在花園里搗亂。那段時間傅老爺子可忙了,明明看到貓兒從眼前跑過,等追上去一看,卻是一大坨狗屎!
弄得傅老爺子差點以為自己得了癔癥,以后只要看見貓兒就好吃好喝地招待起來,倒吸引了一大群真正的貓兒來光顧,與學童們相處和睦,從無抓人咬人之事發生。
但是,現在傅家已經成了同心縣第三中學的一部分。操場上,高高的五星紅旗在陽光下迎風飄揚,顯得莊嚴而靚麗。
燕語輕輕按了按心口,說不出心里是什么感受,大約是五味雜陳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