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是楊執柔,甚至是文官最前面的那幾位相公,在心中也對王仁才的這番話,保持著贊同的意見。
大災之后,自然是穩定百姓,不給那些百姓吃飽了肚子,這些人可真的會造反鬧事的。而只有清理溝渠,自然是為了不致使災難一場接著一場來。而清理溝渠的事情,當然也要用到那些受災的百姓。
總不至于,清理溝渠的事情,還要朝堂上他們這些大人物親自動手吧。
將百姓們穩住之后,當然還是要派出軍隊把守四方要道。這自然是防范于未然的做法,但也是老成的表現。進行補種,這就是給百姓以希望,不至于弄出太多的流民來,加重朝廷和地方的治理難度。
而要說最后的懲治宵小,到時候自然是要看事態的發展,要是天下太平當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要是賑災過程中,出現什么風波,那當然要拿出一兩個人來,砍了頭震懾各方,也能顯露為官主政者的威嚴。
已經有人在考慮,要不要將王仁才吸收進他們的組織里。要知道,這樣的人雖然死板,但做起具體的事情來,卻是最好的人選。
啪啪啪……
在這片短暫的平靜下,大殿內突然響起一陣接連的鼓掌聲。
所有人循聲看去,只見狄光昭更滿臉燦爛的鼓著掌。
將大臣們的目光吸引過來之后,狄光昭歉意的看向武則天,沒有從皇帝臉上看出什么不滿,他就面對王仁才反問了一句“某想,當初圣人是不是說錯了名字,這賑災大使的事情,該是王御史來做?”
這一回,狄光昭終于是說對了王仁才的稱呼。
然而,王仁才卻是臉色一青。
狄光昭得理不饒人,繼續說“王御史先前那般深謀遠慮,某當真是要將這賑災副使的位子,親自登門送于王御史才是……”
群臣驚愕,怎么也沒有想到狄光昭,會在這座大殿內說出這樣的話。
國朝欽差之位,豈是臣子能夠相互私予的。
狄光昭是在找死?
當真是個狄瘋子。
只不過有眼尖的,目光看向御座上,一直看著群臣爭斗的圣人,卻驚訝的發下,在圣人的臉上并沒有出現龍顏大怒的跡象。
而此時,狄光昭已經是臉色一變,再無半分笑容,沉聲喝問王仁才“王御史是覺得,圣人的旨意有錯?還是覺得圣人沒有識人之明?”
“王御史,你是在教某做事?”
“還是要教圣人……”
“教圣人怎么下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