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那天我你要我背誦那篇策文之后驚訝不已。原來你是那時候才發現那是我的答卷。”方子安站起身來長鞠到地說道。
“是啊,我是那天才發現這件事的。這一切難道不是天意么?哈哈哈。我看中的這篇策文偏偏就是你寫的。”史浩笑道。
“還真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你和子安頗有緣分。怕不是前世是夫妻吧。哈哈哈。”心情高興的趙瑗開了個輕佻的玩笑。
史浩翻了翻白眼,方子安也撇了撇嘴,有些尷尬。
秦惜卿在旁笑道:“子安,你這探花是怎么來的,你想知道么?”
方子安精神一振,忙道:“對對對,我就是想問問這是怎么回事。王爺,史大人,這一定是你們的所為吧。”
史浩擺手笑道:“這事可跟我無關。你那篇策論雖然寫的不太好,但是也不能說太差。怎么說呢?你那文章有幾段很好,有幾段卻很平常,看上去倒像是拼拼湊湊的文章,寫的并不流暢連貫。理學的事你似乎知道不少,而且還寫出了一些新意。比如你寫的朝廷興理學但不能過甚,只開民智而不宜以興理學之名行禁錮思想之實,特別提出要允許理學爭論,爭論中辨明正道之理,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等等這些都給人以啟發,像是經過了一些深層的思考和預見一般。這些觀點讓讀卷官中一些人頗有些贊許。不過整篇下來,卻不夠深切和流暢。”
方子安佩服不已,史浩是有真本事的,自己的文章本就是拼拼湊湊寫出來的,像是一個個黏貼在一起的補丁,這一點都被他看出來的。而剛才他說自己似乎有所預見一般,更是展示了他強大的理解力。方子安知道,南宋理學的興起之后,朱熹和陸九淵等理學大家提出了一系列的思想觀點,雖有許多閃光之處,但其中沉渣泛起,后世許多糟粕都從此時起。方子安借鑒的文章正是后人所寫,便指出了這些糟粕之處,所以表現在文章里便是有一種.馬后炮的批判意味。方子安刪減了一些片段之后呈現出來的便似乎是一種預見性的判斷。連這一點都被史浩發現了。
“慚愧,慚愧。”方子安除了說慚愧之外,別無他言。
“文章還是有可取之處的,特別在深切程度上是超出許多人的。所以,你的文章是進了前十的。不過,中探花這件事卻是王爺所為。”史浩笑道。
方子安疑惑的看向趙瑗,趙瑗笑道:“是本王所為。本來前三是要皇上欽點的,可是秦檜那廝居然不要臉到要將他的孫子秦坦的文章點為第一名狀元,本王豈能容他這么做。皇上是叫了我和秦檜陪同他一起評閱前三的,秦檜點了三人,居然全部是他的門生。他以為我不知道這些。我豈能同意?我本來知道你的文章是哪一篇,我只想你中個二甲便好,沒想著跟他爭的。但他做的太過分了。于是我便將張孝祥和你的答卷都挑出來給父皇看。父皇難以抉擇,我便建議不如叫這幾人來當面策問答對,更易抉擇。秦檜顯然是心虛了,秦坦的文章寫的很好,但是越是寫的好便越是說明其中有貓膩,若是到皇上面前應答,必然露餡。老賊最終選擇妥協,說什么這么做不合規矩云云,最后和我妥協之后點了張孝祥第一,秦坦第二,你第三。皇上見我和他意見相同,所以便也同意了。”
趙瑗說的簡單,方子安聽得卻是滿腹的疑惑。趙構叫秦檜和趙瑗來協助他做出決定,這似乎并無必要。趙構莫非連文章的好壞都看不出來么?絕無可能。而他讓秦檜和趙瑗來幫著一起排名次,似乎是有一種深意。最后兩人的妥協的結果似乎也是趙構愿意看到的結果,所以便是這樣的結果。整件事怎么看怎么有些奇怪,只能說,自己能中探花似乎是妥協的結果。但這樣一來,方子安心中隱隱有了一些不安。趙瑗做的這么明顯,那便是告訴秦檜,自己其實是他的人了。
“多謝王爺,我這個探花原來是撿來的,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