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團人馬退后里許,在山崖下避風之處扎營歇息。魯震東也唉聲嘆氣的跟著方子安等人一起,因為魏高升拒絕開關隘大門,他和三四十名忠義軍士兵也不能進入。魏高升倒也不是對自家兄弟無情,他也是遵守關隘的規矩,有不明身份兵馬在關隘前,隘口通道是絕對不能打開的,以防對方突入隘口。
入夜時分,方子安在篝火旁詢問了魯震東之前為何私自領軍出山的原因。魯震東倒也實情相告。
事實上,忠義八字軍現在的處境很是艱難。雖說在太行山中可以自保,金兵是不敢進山圍剿的,但金兵采取的是山外圍剿的政策。太行山東西兩側左近的城池,金兵布防了大量的兵馬。忠義八字軍只要一露蹤跡,便會立刻遭受到金兵的圍剿痛擊。
曾幾何時,忠義八字軍威震四方,是一支兵力達到十萬之眾的強大力量。但隨著忠義軍主力被朝廷收編,統帥王彥在將忠義軍歸于朝廷統轄之后,被朝廷奪了兵權。忠義軍便失去了昔日的輝煌。紹興和議之后,實際上在淪陷之地堅持戰斗的忠義軍已經不到三萬人。即便如此,這也是金人胸口上的一根刺,讓金人坐臥不安。忠義八字軍在后來依舊摧毀了不少金兵的城池,殲滅了不少金兵的有生力量。曾經一度占領了太行山周邊大大小小的城池六座,兵力甚至一度恢復到達六萬之眾。
然而,沒有了和大宋作戰的壓力,金人可以騰出手來對忠義軍展開大規模的進攻和圍剿。忠義軍節節敗退,接連遭到失敗。面對接連的失敗,忠義軍內部也發生了問題。原本統帥在淪陷區的忠義軍兵馬的是原忠義軍統帥王彥手下的一名將領叫李全。但李全此人顯然沒有王彥的威望高,所以其實整個忠義軍分為數支兵馬,各自有各自的領軍之人。勝利時自然一切好說,一旦遭遇失敗,幾只兵馬互相推諉責任,責怪對方作戰不力,縮頭縮尾云云,最終整個忠義八字軍兵馬分道揚鑣,各自為戰。
原本便是兵馬劣勢,情勢危急之時,又發生分裂的行為,結果可想而知。金兵各個擊破,絞殺數支忠義軍兵馬,殺害了大批義軍將士。最終,只剩下李全一只不到萬人的兵馬被困在高邑縣。那李全關鍵時候認了慫,決定放棄抵抗接受金人開處的招安條件投降金國。這個決定激怒了之前因為岳家軍解散而帶著部分兵馬逃出來投奔忠義八字軍的張敵萬。張敵萬因為是張憲之子,身份特殊,投奔前來之后,李全讓他領著跟隨他一起從岳家軍來的千余名人手作為忠義軍先鋒營,給了他一個忠義軍前軍統制的官職。實際上便是利用張敵萬的身份拉攏人心,另外利用張敵萬和他手下的原岳家軍士兵的勇武為他賣命。前軍是先鋒軍,作戰是要充當尖刀的,是要沖在頭里的。張敵萬沒那么多心眼,幾年時間,血戰多場,殺敵無數。李全這支兵馬之所以能堅持到最后,其實便是因為金人忌憚其軍中有張敵萬這員猛將。金人之所以愿意向李全發出招安的條件,其實也是忌憚這一戰損失會很大,希望用詔安的手段瓦解這支兵馬。
張敵萬得知李全打算招安的消息,當即前去找李全理論。李全表面上表示不會招安,但暗地里卻準備將張敵萬處置了,畢竟張敵萬反對招安的話,恐怕軍中很多人也會跟著他反對。況且既然決定投降了,拿張憲之子的人頭去當投名狀,顯然對自己更有好處。
有人告知了張敵萬李全的陰謀,但是張敵萬并沒有相信。直到李全真的率領他的嫡系包圍了張敵萬的軍營的時候,張敵萬才真正的相信李全已然鐵了心要投敵。張敵萬率領八百名岳家軍舊部直接沖出軍營,殺入李全兵馬之中。數千李全嫡系兵馬居然沒能擋住這八百人的沖鋒。在所有人的眼皮子底下,張敵萬將李全梟首。提著他的頭顱,指著他臉上刻著的‘赤心報國,誓殺金賊’的八個字,宣布李全違背忠義八字軍的誓言,叛變投敵,賣友求榮,死有余辜。然后張敵萬通告全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