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對每個金兵可能強渡的位置,眾人展開了激烈的討論,辯論其優劣之處,進行篩選排除。一旦思路被打開,眾人的思維也活躍了起來。
忠義軍本來就是經歷過很多次戰斗的兵馬,在座的將領們也都參加過很多次慘烈的戰斗。其中有一部分人當初便是張敵萬所在的岳家軍張憲部的士兵,岳飛張憲被害死之后,他們跟著張敵萬一起離開的岳家軍來到了淪陷區和金兵作戰。雖然說這些人都沒有正規的讀過兵法,打仗也多是靠勇猛拼殺的武力,對于戰術謀略并不精通,但是他們戰斗參加的多了,自然也就懂了很多東西。正所謂久病成醫,說的也就是這個道理。
一時間氣氛熱烈,各抒己見。方子安不時的做些補充和總結,將一些重要的條件提煉出來,這樣便于眾人做出判斷。
便于作戰的條件無非便是那幾個。峽谷的寬度如何,是否能夠合適搭建索橋或者強渡,地形是否有利于沖崖,兩側的落差是否合適,戰場是否利于兵馬展開,對方的防守位置是否過于險要,對方是否能夠及時的增援等等。
在諸多因素之中,眾人偏向于首要的條件是峽谷的寬度和有利于搭建索橋強渡這一點。但是方子安的想法不同,他將對岸的地形能否便于對方展開陣型攻擊作為首要的條件。因為在方子安看來,對方要強渡便必須要壓制住防守的力量,發揮其兵馬眾多,弓箭手人數多的優點。如果對岸地形狹窄崎嶇,對方的兵馬無法展開,則會演變成西山山梁之戰的那種情形。金兵吃了一次虧,再不會吃第二次了。
針對這一點,在渡河地點的篩選上,方子安和眾人發生了一些分歧。本來在諸多攻擊點的篩選之中,眾人有兩處是有共識的,認為無論從哪方面,這兩處都是他們必然要選擇的進攻地點。但是在另外兩處,意見發生了分歧。鑒于對方留在東山崖外的兵馬尚有萬余人,四萬兵馬很有可能分為四支攻擊兵馬攻擊,所以除了東邊的一個點,眾人需要篩選出三個可能的進攻點。故而在這兩處選擇上,眾人要篩選出可能的一處加以重點監視。
一處是位于西邊的躍馬澗,那里是峽谷水流匯聚之處。峽谷兩岸距離十六丈,且落差平緩。而封龍山西邊的山崖最為平緩,若從那一處突破,當可暢通無阻。但問題是,因為是雪水匯聚之處,對岸溝壑縱橫,地勢陡峭,不便于兵馬鋪開進攻。另一處是北側中段的大雪山。兩岸山崖落差大,寬度達二十余丈,但是對岸是兩座高山的交匯之處的山谷,地勢開闊,有一大片雪原。對面的兩座山峰朝向封龍山一則是北坡,白雪覆蓋,沒有視線的阻擋。
包括張若梅在內的眾人都傾向于西邊的躍馬澗,因為那里除了對岸地形崎嶇之外,是更好的渡澗強攻地點。但方子安不這么看。方子安將對方兵力的展開作為排名靠前的條件,起碼要高于峽谷的寬度這個條件。方子安認為,敵軍會寧愿選擇北側的大雪山的位置,而非躍馬澗。
雙方一番爭論之后,礙于方子安的面子,張若梅等人沒有做出定論。但其實幾乎所有人在內心里都認為,這一次方大人恐怕錯了。張若梅并不想和方子安意見相左,但是這一次,她肩負重任,必須為整體戰事著想。她在內心里下了決定,調集兵馬防御的時候,躍馬澗她會派人去,而大雪山一側她是不會去在意的。
鑒于只是事前的預測,方子安也沒有特別的堅持。他只是基于目前的情形和敵軍的心理以及作戰條件的優先度來進行判斷。現如今金兵具體攻擊位置未知,倒也不必太堅持。況且,用兵之道,豈是能事前便料敵機先的,只能預測個大概位置,大多數時候都是隨機應變的。
對于這幾處篩選出來的地點的防守準備,眾人也商議了安排事宜。根據不同的地點,安排的人數稍有多寡。肖貴李大志魏東升各領一支兵馬隨時進行馳援。方子安告訴眾人,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