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逸揣著制作工藝流程與青龍瓷器,從蘇家大門走出來后,神情便帶著一絲慌張之色。
葉逸徒步走向十幾里外的蘇南城,他此番的目的地便是“仁奉典當行”與“黃氏典當行”,發家致富,全靠一張嘴了。
葉逸心里笑呵呵的想著,表面卻帶著急切與慌張之色,一路上還不免撞了幾個人,惹來對方的一頓大罵。
葉逸沒有理會他們,直接來到“仁奉典當行”。
在當下蘇州城,典當行有數十家,“仁奉典當行”就是剛成立沒幾年的新當鋪,名聲不怎么響亮,但卻開設在老字號“黃氏典當行”正對面。
這有種虎口奪食,分庭抗禮的跡象。
“仁奉典當行”的東家叫劉仁奉,是蘇州城的新貴,若蘇銘耀是舉世難見的經商曠世奇才的話,那劉仁奉便是百年不出的商界黑馬。
劉仁奉十歲出來經商,現在才五十出頭,但卻有著與“黃氏典當行”的東家黃之鳴有分庭抗禮的實力,可見劉仁奉并不一般。
黃之鳴是個白手起家的老一輩,快到古稀之年了,名下的產業數不勝數,其中最為出名的便是“黃氏典當行”了。
這典當行可以說是名滿蘇州城,老字號招牌,童叟無欺,名聲非常響亮。
金華街處于蘇南城與東城相鄰的邊緣地帶,但卻也是這一帶最為繁華的街市,街道上人流絡繹不絕,眾人摩肩擦踵。
街道兩旁小販擺攤叫賣的聲音不絕于耳,成群的游客東張西望,時而駐足停留觀看,時而趨步緊跟前人繼續往前走。
葉逸看著這熱鬧的街道,連忙緊了緊懷里的東西。
這一幕看在一些路過的行人眼里,極其怪異。
這可是六月三伏天,艷陽高照,溫度飆升,在這種情況下大家都恨不得敞開懷來透氣,葉逸卻緊著自己的衣服。
“有毛病。”
一位推車的大嬸看了葉逸一眼,忍不住跟身邊的一名小男孩說道“兒啊!看到沒?你要不好好耕地,以后你就會跟這人一樣,淪為乞丐,神經兮兮的。”
我特么,葉逸聽著這話,頓感十萬匹草泥馬的氣息撲面而來。
葉逸咽下一口氣,不想解釋什么,直接來到金華街盡頭橋頭處。
“仁奉典當行”在陽邊橋左邊,“黃氏典當行”在陽邊橋右邊,兩家當鋪對門而開。
一般當鋪都是三天不開門,開門就吃三天,所以平常時很少有人進來也是正常。
畢竟并不是每個人都有好東西拿來抵當,或者說并非每個人都缺錢用。
葉逸來到兩間店鋪大門前的街道上,左看右看了一眼,最終決定走進“仁奉典當行”。
葉逸進入當鋪后,當即有人上來熱情的招呼著葉逸。
在一番恭維后,葉逸來到一扇用鐵網間隔開來的小房間,問道“掌柜的,我急用錢,想在你這里抵當點東西可以不?”
“仁奉典當行”的掌柜早就發現葉逸在門前左右張望很久了,他在這行業當掌柜二十余年,早已習得一些看人的本事。
他看葉逸鬼鬼祟祟的,神情慌慌張張,在門前徘徊猶豫良久,顯然是有什么見不得的東西,或者說是極其珍貴,生怕被人知道的東西。
老掌柜臉上當即浮現出笑容來,笑道“這位小兄弟,我們仁奉典當行在金華街一帶,除了人不能當,但凡有價值的東西,我們都接受物品抵當。”
“不知道這位小兄弟,你手里有什么好東西,是想換些薄銀花呢還是日后還要當回來?”老掌柜何榮章笑呵呵地問。
葉逸小聲說道“實不相瞞,我手里這東西太珍貴了,我還指望用他來發家致富,好讓蘇家知道蘇家不留爺,必有留爺處呢!所以我肯定是要當回來的。”
“哦?蘇家?公子哥說的蘇家,是哪個蘇家?”何榮章從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