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指明讓刑部尚書親自來查此案,刑部尚書本以為這案子已年代久遠,應該很難查,可是證據卻來得極為簡單,有人自稱是當年那個戶部老吏的孫子,將自己爺爺留下的賬冊親自送到刑部。
“這上頭撕掉的兩頁就是證據,當初爺爺他害怕惹禍上身,所以特意將這兩頁給撕掉了,本來是想直接燒毀的,可又猶豫了,最后決定單獨藏起來……聽聞大人如今正在審理此案,所以草民才……特意將這兩頁找出來,一并呈給大人。”
刑部尚書接過衙役呈上來的賬冊一看,確實記錄得很詳細,當初是誰接了多少石糧食,送到了哪個縣都記錄地清清楚楚,最后核對在一起,數目的確對不上,很顯然是有人動了手腳。
既然查到數量不對,自然是要找永昌侯來問話的。
永昌侯早已料到會有這么一天,李言緒這個人做事滴水不漏,他既然是開始了,就一定會坐實自己的罪名,再掙扎已經沒有意義了。他索性直接承認。
永昌侯連為自己辯解一句也沒有就直接承認,著實驚呆了一眾人。
不過永昌侯這樣直接認罪也是有好處的,到底還是博得了一些同情,有許多人說他也是無辜,為了幫自己夫人的娘家,把自己都給搭進去了。
不過也有很多人十分憤怒,這可是朝廷撥下的賑災糧,關系著多少條人命的,竟也能私自挪用,說是商量好了最后會還,可到了最后不也沒還嗎?再說了,這都是永昌侯的一面之詞,誰知道當初是不是這樣說的呢?也許打從一開始他們就沒打算還呢?
因為永昌侯的認罪,這案子便簡單了,刑部尚書直接把證據和畫了押的證詞呈到皇帝的面前。
皇帝念他主動承認罪行,也就對他格外留情了些,況且,當時他挪用的糧食確實也不算很多。
再加上他祖上有功,這才法外施恩。并未將永昌侯下獄,但卻褫奪了他永昌侯的封號,這個世襲的爵位,自此便算是徹底斷了。
鄒成濟也再不能被稱呼為‘小侯爺’了,爵位都沒有了,還哪里來的小侯爺?
掌上明珠之千金婢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