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的編制只有一個,無法增加職數,淑苑知道,若是做了丞相,就可以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是王安晏并不是追求權勢的人,為何要來丞相府來的這樣頻繁。
“我和他是同窗,他并非是沽名釣譽之輩,也未曾在人中說過,要做丞相。”
丞相“倒是個有心思的人,不告知他人心中真正所想所念,倒是個好苗子。”
“歷史上有名的丞相很多,如何說一個丞相好與不好?”
丞相給淑苑講了一個例子,說起我國歷代的丞相,年齡最小的要算甘羅了。甘羅是戰國時候秦國人,從小就聰明過人。他五歲時,有一次去演兵場觀看兵士們操練,恰巧,秦王也在場。這秦王有個古怪脾氣,喜歡對周圍的人提一些很難回答的問題。
這回,他瞧兵士們密密麻麻地剛集合好,身后那一大堆武器還沒顧得拿,就大聲對文官武將們說“你們當中誰能用十擊掌的工夫,就查出是兵士多,還是武器多?”這一問,把滿場的文官武將都給難住了,一個個心里直嘀咕這么多兵士和武器,莫說是十擊掌,就是花上半天工夫也難查清啊!因此,誰也不敢吱聲。
甘羅見冷了場,便不慌不忙地走上前去,對秦王說“只要兵士們聽我的命令,我只用三擊掌工夫,準可查出兵士多,還是武器多。”秦王打量了一下眼前這個乳臭未干的娃娃,起初有些猶豫,但轉念一想如果不依他,恐怕不會再有人敢“出頭”了。于是,便板著面孔說“軍中無戲言。如果你查不出來,本王可就不客氣了!”
秦王的話雖然厲害,但甘羅一點兒也不害怕。他跳到臺子上,學著大將軍的樣子命令兵士們“我擊第一掌時,你們必須立即去取一件兵器,違令者斬!我擊第二掌時,所有拿到兵器的人必須火速到我跟前集合,違令者斬!”
兵士們齊聲回答“遵令!”甘羅兩擊掌后,只見還有幾個兵士空手在那兒站著,心里頓時有了底,又一擊掌,喊道“大王,兵士多,武器少!”一時間,整個演兵場響起一片驚訝贊嘆之聲。秦王更是喜上眉梢,當即封小甘羅為郎中。
七年后,甘羅出使趙國立了大功,秦王又破格提拔他為上卿丞相,并把當年封給甘茂的土地全賞賜了他。
淑苑聽完,“感覺就是再聽別人的故事一樣,不知是真是假,也許是謠傳的過程中,被人夸大了些事情,也未可知。”
“歷史上的事情,不好說,王安晏要往高處走,作為同窗,也支持他,如果日后他能做朱啟的左膀右臂,我倒是很放心。”
丞相搖著扇子,享受著微風。
淑苑記著一句話,“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人就和老鼠一樣,是所處的環境決定的,王安晏本身就生在書生世家,見識自然不錯。
淑苑搖搖頭,怎么好端端的又開始為朱啟著想了。
“丞相以為以儒法治國如何?儒家思想以鼓勵人們積極入世為特點,主張人應有所修為,正所謂是修身治國齊家平天下。”
朱啟有此想法,而王安晏是生在儒家,簡直就是天意如此。
“作為丞相,先應知恥。”
淑苑一臉問號的看著丞相,“知恥是什么?”
丞相“知恥為人生三知之一,是個人對道德的反省,儒家的修身范疇。用通俗的話來講,就是有羞恥感。大千世界,紛繁復雜,我們經常要面臨是非考驗與利益誘惑,出錯難以避免。人非圣賢孰能無過,要明白,此“過”非榮而為恥,更要知恥而后勇,修正過失。知恥是追求人生自我價值和體現為人尊嚴的標準之一。不知恥,無榮辱,無是非,為世人所不恥。”
淑苑“最基本的道德底線了。”
而后,丞相說了要,知恥于國家,儒家以“知恥”為處世立身的大節,甚至視之為做人的基本準則。
知恥”從最初的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