祜祿氏和伊爾根覺羅氏的時候,佟氏女也并未反對啊。”
努爾哈齊又解釋道,
“這卻不一樣,富察氏原是兒子的族兄弟威準之妻,萬歷十三年威準死后她無處可去,兒子才按女真舊俗收繼了她。”
“至于兆佳氏和鈕祜祿氏,都是萬歷十二年,李岱聯合哈達部劫掠兒子的營寨,兒子不得已出兵反擊,攻占兆佳城后得的。”
“還有伊爾根覺羅氏,那是兒子戰爭了尼堪外蘭之后,她的父親札親巴宴為求兒子庇護,而主動將愛女許配給兒子的。”
“葉赫氏與她們都不同,兒子聽聞,自哈達部首領王臺死后,其部內亂不斷,子孫接連陷入了王位爭奪之中,而葉赫則趁機屢次出兵哈達,大有取而代之之意。”
“在此情形之下,兒子若娶葉赫氏,必得以禮敬之,與眾福晉區分而待,女真雖可多妻,但兒子心里總還是最惦記佟氏。”
努爾哈齊一面說,一面觀察著李成梁的神色,這是男人之間才能聽懂的絮絮情話。
努爾哈齊無疑是深愛著佟氏女的,只是男人的愛不能單用“愛”字來表達,“愛”這一個字實在太單薄了,它必得與權勢地位掛起鉤來,才能顯出使用者的真誠。
明廷在萬歷十五年之前的遼東撫寇政策,主要是通過扶持海西女真的哈達部來制衡其余女真勢力的崛起,任何威脅到這一既定政策的部落或者個人都將成為大明的敵人。
萬歷皇帝將海西女真哈達部首領王臺封為“右柱國龍虎將軍”、“鎮撫滿洲國汗王”,海西扈倫四部,哈達、葉赫、輝發、烏拉均受其節制。
且海西女真環開原而居,所處的地理位置為優勢扼制“朝貢要道”,哈達部因此得以從中謀取大量利益。
因著這兩層關系,在整個女真當中,不僅海西女真四部得聽從于哈達,就連當時的野人女真,以及毗鄰而居的建州女真,凡事也得依照哈達部首領的臉色行事。
而這一局面,在萬歷十年時,隨著王臺的逝世被逐漸打破。
王臺的長子虎爾罕與外婦子康古魯爭位,康古魯敗亡葉赫,虎爾罕獨攬大權,不久暴斃,康古魯在葉赫的支持下,從葉赫返回爭位。
隨后王臺的第五子孟格布祿繼任首領,以十九歲之齡世襲了龍虎將軍,被明廷冊封為左都督,王臺眾子自然不服。
于是哈達部內亂再起,虎爾罕的兒子歹商與其叔康古魯、孟格布祿爭位,兩叔叔聯手葉赫,哈達部自此一分為三,骨肉相殘,部眾紛紛反投葉赫,趨使哈達從此衰弱。
而那時干預哈達內政的葉赫部首領,就是在萬歷十二年時,被李成梁以朝貢為名,設計誘殺于途中的清佳砮、楊吉砮兄弟。
因此努爾哈齊心有戚戚,即便李成梁已然明確流露出要扶持他的意愿,努爾哈齊依然要再三試探,將李成梁的意思敲定再敲定。
清佳砮、楊吉砮兄弟并非不強,他們既有謀略又有手段,當時哈達部一亂,他們便趁機從中挑撥,甚至聯合蒙古科爾沁、土默特等部進攻哈達,于把吉把太寨一戰中奪取哈達大批部眾與土地,幾乎已將哈達部這塊肥肉拆吃入腹。
如果沒有萬歷十二年時,李成梁代表明廷的強行干預,使得清佳砮、楊吉砮兄弟死于伏兵刀下,讓葉赫部不得不受哈達部新首領孟格布祿的約束,那么可以想見,如今的遼東女真諸部,已是唯葉赫馬首是瞻。
換句話說,清佳砮、楊吉砮兄弟的敗亡實際并不在于軍事上的薄弱,而是他們對哈達部內亂的干預舉動嚴重地侵犯到了明廷所制定的扶持哈達部的一系列政策。
因此明廷直接插手于海西女真中間,為了扼制憑借哈達部內亂而崛起的葉赫部,殺死了清佳砮、楊吉砮兄弟,又強行將已經賜予的朝貢敕書重新分配,以此維持住兩部勢力的均衡,提早結束了哈達部與葉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