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鈞聞言先是一愣。
萬歷十五年的遼東一般處在“剿虜——請功——再剿虜”的無限循環中,女真三部還陷在“內斗——聯姻——再內斗”的泥潭里呢,應該沒甚么特別需要皇帝關注的緊急軍情啊。
他伸手接過張誠遞來的幾份題本,頭一份是遼東的塘報,是報捷明軍在鎮夷堡成功退敵。
這一份捷報朱翊鈞估計應該是真的,就算是虛報戰功也大約虛不到哪里去。
“鎮夷堡”是明朝遼東長城中的一環。
明朝的遼東長城,東起今鴨綠江右岸的丹東虎山南麓,即明代鴨綠江右岸第一堡“江沿臺堡”的“邦山臺”,西至今綏中縣李家堡鄉錐子山下的“吾名口”,即明代山海關外第一堡“鐵廠堡”,是自洪武年間開始陸續修筑的九邊長城防御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成化三年,明軍分三路打敗建州女真后,明廷為籌邊計,由遼陽副總兵韓斌主持修筑了從遼東撫順“東洲堡”至本溪“草河堡”共“十堡相屬千里”的遼東邊墻,“鎮夷堡”即是這“十堡”之一。
這種遼東邊堡實際分大、小兩種。
小的堡城為邊墻沿邊的小型屯兵點或屯糧器械所,一般里一座;大的堡城,則控制邊墻沿邊的樞要處,屯有重兵,并分屬各衛,由參將或把總統轄。
像“鎮夷堡”這樣的邊堡,整個遼東邊墻共設有百余座,這是明朝防御體系中直接策應和調配守邊將士的重要設施,也是連接衛所與邊臺等基層指揮機關的中樞機構。
能據邊堡成功退敵,對萬歷十五年的明軍來說還是綽綽有余的。
譬如萬歷十年時,速巴亥便率領大軍侵犯過義州鎮夷堡,當時李成梁領兵迎敵,幾經酣戰,射中速巴亥肋部,使得速巴亥墜落馬下被斬首,其弟炒花兒大哭后逃遁,成功剿滅了為害遼東二十載的泰寧部,對蒙古諸部的震動極大。
因此朱翊鈞相信這份塘報上的內容大抵都是真實的。
可若是單純請功,何必要同時驚動首輔和正在“養病”的皇帝?
朱翊鈞心下疑惑,他略過當頭的那份塘報,往后翻看貼在各本奏疏上的票擬條旨。
隨即,兩個熟悉的名字映入了朱翊鈞的眼簾。
——“顧養謙”、“王緘”。
朱翊鈞“哼”了一聲,將手中的幾份奏疏往身旁的小幾上一摜,似笑非笑地道,
“這等章奏朕懶得看,張誠,你來念給朕聽,撿要緊的念就是。”
張誠嚇了一跳,以為皇帝要大發雷霆,剛開始思索這些奏疏中有哪些話惹了皇帝不高興,就見朱翊鈞闔了眼側躺下去,仿佛在李太后壽宴上吃的東西現在才在他的胃里發生催眠效用似的。
張誠不敢慢怠,忙站起身來,撇過塘報,拿起幾上的第一份奏本念道,
“先該遼東撫鎮官報稱,虜賊十萬余騎由鎮夷、之清二堡入犯。”
“該臣等竊料,此時遼東收斂已畢,各城堡防御甚周,虜不久即當遁去,而數日以來,不聞消息,臣等心切憂款。”
“今早據該鎮總督等官塘報,虜賊已于二十四日出境去訖。”
“是舉也,斬獲之功雖少,而保全之功甚多,謹將塘報封進,仰塵御覽,以慰圣明東顧之懷。”
朱翊鈞開口道,
“擬旨,賞總兵李成梁、巡撫顧養謙等銀幣不一,以斬獲遼東西虜入犯有功也。”
張誠頓了一下,有些為難道,
“皇爺,遼東軍情不止有鎮夷堡之功,不如待奴婢念完,皇爺再行賞罰罷?”
朱翊鈞不置可否道,
“你念。”
張誠拿起第二份奏疏念道,
“今日蒙發下文書,內有給事中彭國光參論遼東巡撫顧養謙本。”
“仰惟皇上明達治體,洞悉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