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后道,
“真是奇了,倭國大名派使節去歐羅巴作甚么呢?”
朱翊镠回道,
“聽說那大友宗麟也是景教教徒,除了覲見國王,還要拜見教皇呢。”
“據說他們是萬歷十年從倭國出海,去歲才從歐羅巴歸國,臣去廣東的時候,這一行人就正好停留在濠鏡。”
李太后奇道,
“既然這支倭國使團是大名專門派去歐羅巴覲見景教教皇的,那拜見完畢后,理應立刻返回倭國復命才是,為何會停留在濠鏡呢?”
朱翊镠道,
“因為倭國在打內戰嘛,他們從倭國出發的時候,大友宗麟還好好的,結果等到回來的時候,大友宗麟就去世了,九州也被豐臣秀吉占領了。”
“豐臣秀吉占領九州后,就開始迫害景教教徒,所以他們得到消息后,就留在濠鏡不敢回倭國。”
朱翊鈞的心頓時跳了起來。
他是了解日本天正遣歐少年使節團的完整經歷的。
這支日本使團由耶穌會傳教士范禮安率領,在萬歷十年時從長崎出發,于該年三月九日離開日本。
經澳門、新嘉坡、馬六甲、錫蘭、高晉,于萬歷十一年抵達印度果阿,覲見佛郎機國印度總督瑪斯加蘭,并受其盛情款待。
范禮安原想親自率領這支使團前往羅馬覲見教宗額我略十三世。
但是當他到達果阿后,發現羅馬任命他兼任印度耶穌會高官。
因此范禮安只好留在東方,命令另一個傳教士麥基達代替他率領使節團前往歐洲。
萬歷十二年時,使團到達了佛郎機,并受到了佛郎機國王腓力二世的熱情款待。
萬歷十三年時,他們去了佛羅倫薩,并參加了當地望族美第奇家族的舞會。
同年,他們又去了羅馬,拜見了羅馬教宗額我略十三世,使團一行因此獲得了羅馬市民權。
爾后他們還參加了額我略十三世的繼任者西斯都五世的戴冠儀式,并先后訪問了威尼斯、維羅納、米蘭等歐洲城市。
在游遍歐洲之后,這支使團在萬歷十四年從里斯本出發,踏上歸國之路。
但萬萬沒想到的是,就在他們從海上歸國之時,九州大名大友宗麟的軍隊因為島津氏的崛起而節節敗退,只得向畿內霸主豐臣秀吉求援。
豐臣秀吉因而發出了九州征伐令,爾后在親自領兵降伏島津氏之后,將島津氏分配去了薩摩和大隅兩國,并有意封與大友宗麟日向的領地。
但大友宗麟因年老體衰而回絕了豐臣秀吉的好意,并于萬歷十五年六月在豐后國津久見病逝。
大友宗麟一死,其在九州建立的“天主教王國”的美夢也繼以破碎,他死后不到一個月,豐臣秀吉立刻在日本下達了“伴天連追放令”。
此項命令以歐洲人拐賣日本人為奴為由,嚴厲禁止外國傳教士在日本活動。
并且將傳教行為與海上貿易嚴格區分了開來,同時對日本國內信仰天主教的大名進行了限制,要求他們立刻放棄天主教信仰。
而過去去九州長崎做生意的外國商人,多愿與大友宗麟合作。
這不單是因為他曾一度支配了九州六國,而是由于大友宗麟已受天主教洗禮,提出了十九條政治綱要,同意依靠九州的良港地位,與佛郎機和中國的商船進行海貿往來。
大友宗麟一死,日本國內的天主教傳教事業頓時飽受打擊。
因此在萬歷十五年年底,范禮安和日本使團經海路到達澳門,聽到豐臣秀吉已經開始迫害日本天主教會的消息,為了慎重起見,不敢馬上回日本。
歷史上的范禮安和日本使團在澳門停留了有兩年之久,直到萬歷十八年夏,才由澳門重抵日本長崎。
但是由于豐臣秀吉不甚寬容的宗教政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