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順雖然覺得李際遇有點心眼太小,不過也不好苛責于人。更何況此人剛剛立了功勞,有些許瑕疵也算有功之臣。于是張順便勸誡道“殺人不過點頭地,豈可如此任性?僅此一次下不為例!”
反倒魏從義聽說了之后,私下找李際遇說道“前番卻是小瞧了你,果然是個英雄好漢!日后若有這番差事,勿要忘了帶上老弟我。”
且不說李際遇如何為人處世,張順本著有功賞,有過罰的原則,對他獎勵了一番。
然后,張順才召集麾下諸將開了個會議。張順這邊出謀劃策,制定出初步計劃以后,再去尋那“闖將”黃來兒和“左金王”。
張順對他們說道“黃兄和左老弟,如今我們已經占領了倒馬關,這第一步計劃已經圓滿完成,只是行百里者半九十,如今還懈怠不得,依舊還有三樁事兒要做。”
“一則是北上京師,調動宣大總督張宗衡、山西巡撫許鼎臣大軍進入直隸,完成我們原本計謀。”
“二則是倒馬關以北為廣昌縣,若是被宣大邊軍得知,我怕宣大總督張宗衡會趁機調動邊軍來攻。據我所知,蔚州衛便距離此處不過一百余里,精騎輕進,不過一日夜便能到達關城之下。是以,我等必取廣昌,以為防御。其次,我等本計劃奪取阜平縣,亦當依照計劃行事。”
“三則,既然我們援軍已到,需要及時稟告二當家‘紫金梁’,萬萬不可這邊我們剛穩住陣腳,那邊二當家自行撤退的情況,需要一使者前去報信。”
張順剛把這三條問題提了出來,那“左金王”便回答道“一事不煩二主,我本來縋出城外,便是尋找援軍。如今大伙按照計劃行事,我麾下無兵無馬,卻是多余。理當我親自返回五臺山,匯報與二當家,不知大家意下如何?”
這本來就是張順和“闖將”所想,大家都點頭答應道“如今,那少不得辛苦‘左金王’一趟了。”、
這時候“闖將”黃來兒也接話道“既然如此,那么前兩條問題便由你我兩人來完成。只是突入京師之事,我麾下騎兵卻是不足,有不熟悉地理,恐怕無法完成大家的計劃。那我便擔了攻打廣昌之事便是。”
“只是攻取阜平縣與突入京師之事,恐怕就要麻煩‘擎天柱’兄弟了。只是兵聚則強分則弱,不知‘擎天柱’兄弟麾下人馬是否夠用?若是不甚緊急,可待我取了廣昌,再助你攻取阜平!”
張順聞言笑道“如此甚好!黃兄不必掛念,阜平小縣而已,如何能抵擋我大軍攻伐,旦夕便破。”
眾人商議已定,生怕誤了軍機,當天“闖將”便帶領大軍北上攻打廣昌縣。
廣昌縣治所便在后世的淶源縣,地處太行山、燕山、恒山三山交匯處,是拒馬源、淶水源、易水源三源發祥地。
其地東臨京西四關之一的紫荊關,過了紫荊關便是保定府的易州;南接京西四關之一的倒馬關,過了倒馬關便是唐縣、阜平兩縣,西接山西靈丘縣,北與蔚州相連。
其地勢西北高,東南低,環縣皆山,山中小盆地便是廣昌縣治所所在。當年趙滅中山國,便經由此地。此乃山西、塞外通往京師、直隸的戰略要地。
自明朝開國以來,一直控制著宣府、大同二鎮,此地地位倒有所下降。但是隨著明王朝的衰落,北方游牧往往越過宣府大同,騷擾關內,此地重要性才逐漸上升。
在廣昌縣北,設有蔚州衛,靠近邊地,頗有一定戰斗力。所以“闖將”為了防止誤了大事,不得不馬不停蹄,不得休息,越過倒馬關直擊廣昌縣。
廣昌縣縣令猝不及防,來不及召集丁壯守城,直接被“一只虎”殺入城內。頓時廣昌縣如同羊入虎口,沒有半點反抗之力,輕輕松松便被“闖將”黃來兒占領了。
當“闖將”黃來兒離開倒馬關的時候,張順也使人喊來了魏從義。張順對他說“峻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