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遇春剛剛殺死了當面一個士卒,便被其他義軍的長矛刺中了。冰冷的鐵矛如同刺向紙張一樣,瞬間便撕裂了他的鎧甲,穿透了他的身體。
楊遇春痛苦的死去之前,目光被巨大的力量帶到了身后,他眼睜睜的看著麾下那一兩千號稱“誓死追隨”自己的士卒,早已經趁著自己反身阻擋義軍的時候,涉水渡河而去!
真是死不瞑目!
原來這幫老兵油子,跟隨鄧玘出征以來,身經百戰,早已經被鄧玘花樣百出的哄騙了許多次。
正所謂“吃一塹長一智”,更何況這伙士卒吃了那么多“塹”,智商早已經突破天際了。
可憐的楊遇春,還以為自己能夠糊弄著這伙人和義軍搏命。不曾想這伙人早已經打定主意,哄著他和義軍搏命,拖延片刻。以便自己等人可以趁機渡過豬龍河,借機逃命罷了。
可惜楊遇春無能,幾乎沒有耽擱義軍太大時間,陳長梃和劉成再度率領騎兵趕到,將官兵堵在河岸邊一頓屠殺。
官兵抵擋不住,有的只得強行渡河,卻不知河水深淺,直接淹死在河中;有的直接跪地投降,任憑處置;還有不少官兵僥幸得脫,終于游過了河對岸。
結果不曾想,只聽得一聲炮響,迎面又殺出來兩部人馬。原來正是埋伏已久的“左金王”和“革里眼”。
張順設計此次戰斗的時候,早已經想的明白。鄧玘實力強橫,自己等人只得使出全力,方有勝機。若是自己能夠陣斬鄧玘,為二當家“紫金梁”報仇雪恨,那么自己這新任盟主之位自然做的穩當。
只是為了日后考慮,必須使“闖將”、“左金王”“革里眼”等人也獲得一些功績,以便趁機賞賜拉攏他們。但是,他們的功績又不能蓋過自己麾下親信,不然后面的權利平衡就無法掌控。
思來想去,張順便想了這么一個辦法
首先,鄧玘勢大,非自己一人可以對付,必須拉攏“闖將”一起正面迎敵,方能無憂。
其次,騎兵繞后,必須讓自己親信陳長梃、劉成完成。一來任務艱巨,換作別人若有差池,恐怕整個計劃便要崩潰了;二來這個行動,最容易取得首功,不宜為外人所得。
最后,官兵推到豬龍河的時候,必然有不少會渡河而逃,正好“左金王”和“革里眼”可以分別率領原來“紫金梁”的騎兵前去攔截,爆炸萬無一失,務必殲滅鄧玘所部。
不曾想,計劃趕不上變化。張順備下了三桌酒菜,才到了一桌客人。雖然有點殺雞用牛刀的意思,好歹保證了勝利。
可憐的楊遇春,只是因為鄧玘判斷義軍群龍無首這一論斷失誤,便導致了他直接過來送菜。
這時候,張順也早已經棄了蟒河河岸戰場的善后工作,直接帶著李信、悟空及親衛前來查看戰況。
卻正好得知陳長梃、劉成已經陣斬了官兵楊遇春。張順聞言大喜,連忙又渡河去召見那“左金王”、“革里眼”,他們二人白白俘虜了幾百官兵,也心中喜歡。
雙方簡單施禮見過后,張順問起鄧玘的行蹤,雙方皆言未曾遇到鄧玘的人馬。
張順心思一轉,頓時心生一計,笑道“我常聽聞二當家言說,二位皆是驍勇之將。如今吾有一計,能大破官兵,只是有些危險,不知二位去得去不得?”
這二人剛得了些許功勞,正是意氣風發之時,哪里不依?連忙應道“我二人遵守二當家遺命,唯閣下馬首是瞻。若有命令,主管下來,怕死的不是好漢!”
張順聞言大喜,連忙又將陳長梃、劉成叫過河來,如此這般囑咐一番,便準備親自率領他們繼續作戰。
張慎言聞言大驚,連忙諫言道“我聽說‘君子不立于危墻之下’,君主不能隨便上陣搏殺。主公若是有心,則命一大將行事便是,何須親自身先士卒。若是有個萬一,義軍托付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