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他們以為自己的親屬在燕京有點實力不是壞事兒,同時那志明沒有炫耀自己的“親戚”,而是講了自己喜歡看升旗,這是從側面來標榜自己是這樣一個有著愛國情懷的祖國花朵。
果然,那人的話鋒就隨著那志明走了
“看升旗儀式確實是一個非常好的自我修養的過程,你能從中間感受到震撼,也能體會到我們國家的漸漸強大……”
………………
足足陪著這個人聊了一個多小時的時間,當然主要是人家說的多,那志明聽的多,不過這樣的局面卻是因為那志明刻意營造談話氣氛的結果。
后世的那志明經營著一家專門為各級政府應用服務的公司,與領導打交道多了,熟諳與政府領導們的溝通技巧。
他經常為自己公司的中層們做如何與領導溝通的培訓,一定要讓領導們把話講出來,尤其是在平時。
領導們雖然看起來好像非常愿意在開會時夸夸其談,口若懸河、滔滔不絕,但那些講話都是有稿子的,最少也是有秘書事先給他寫好了大綱,無論你水平有多高,口才有多好,演講的時候都不能太跑題兒。
而在私下的時候,說話沒那么多人聽,也不用時刻注意自己別說錯話,反而碰到一個能讓他們一吐為快的人的時候,更愿意直抒胸臆,很容易就能和他做成朋友。
而這個人就不知不覺的,被那志明一次次提起的話題搔到了癢處,不知不覺間給那志明做起了人生的導師,說了一個多小時竟然還神清氣爽,猶有談興。
要不是這時一個年輕一點也是戴眼鏡的人過來,他可能還要繼續與那志明聊下去,大有為人師者酣暢淋漓的趕腳。
年輕的眼鏡一過來就開始了批評
“牛濤同志,您怎么能這么不注意自己的身體呢?這都快要天亮了還在工作,這個事情我回去后一定要匯報給您的夫人,現在請您趕緊去休息吧!我要提醒您,今天晚上到了燕京以后,您還要面對一次會見外商和參加一場晚宴呢。”
語氣里大有一副恨你怎么如此不爭氣的架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