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山是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于一體的風景名勝,風光四季皆美。
春賞海棠山,滿山披綠,杜鵑、櫻桃、杏花爭艷競放;
夏攀海棠山,蟬聲陣陣,這里又清涼幽靜,是避暑佳地;
秋游海棠山可見滿山紅葉,秋意甚濃;
冬臨海棠山,雪壓青松,銀裝素裹,野兔山雞出沒,身處“海棠踏雪”之景中,令人如入仙境。
而海棠山上最出名的一個奇景,就是摩崖造像。
因為這個有“小布達拉宮”之稱的普安寺措欽大殿,是“中國藏傳佛教黃教東方中心現存代表”。
在清朝的時候,這里就有僧人廣邀天下有名的工匠藝人,在山上摩崖造像。
到了現在,還保留下來有二百六十余尊摩崖造像。
據說,當年這些佛像身上的染料都是取海棠山上的一些植物配制而成的。
落成時,遠遠望去,宛如一座神山一樣。
這三幾百年,歷經了風雨磨難,讓后來的人們觀后產生對悠久歷史的追憶,也對當年的設計者們和雕刻藝術匠人們,由衷的敬佩。
海棠山上的摩崖造像,種類極其繁多,從山間到山巔,在大小不同的花崗巖石上,幾乎都雕刻著千變萬化的佛像。
在這二百六十多尊保留下來的佛像當中,祂們最高的有超過五米高,最小的一個僅有零點三米。
有的好多尊佛像為一組,最多的一組群像有二十六尊稱為“集仙石”。
大部分的佛像龕上下左右刻有蒙、滿、藏、梵和漢文字,有一小部分還涂有彩繪,雖經歷三百多年的時間,卻依然保持著色彩斑斕。
在眾多的佛像中,以釋迦牟尼、觀音菩薩、彌勒佛、紅綠度丹、金剛力士、歡喜佛、千手千眼佛、天王佛、三頭六臂佛、阿修羅等佛像為代表。
其中,藏傳佛教黃教創始人宗喀巴的造像被雕刻在一塊高大凸起的巖石上,格外醒目。
此外,還有藏傳本尊諸佛,因而海棠山又被稱為藏傳佛教摩崖造像藝術名山。
那志明知道香江人很多都信奉佛教,但是大都只是在家里供奉著佛陀畫像,這回讓他們見識一下造像。
而他帶大家來這里最主要的原因卻是,這個普安寺措欽大殿現在因為某些原因破敗了,剩下的可以算是殘垣斷壁,他今天是帶著大家來捐款來了。